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四回 馨叶出家成全时月 承哥恋旧音讯杳无
缘何区氏不亲自去存银?”

    “这……这……这事不好说……”潘振承故意吞吞吐吐道。

    李质颖同师爷对了下眼,冷笑道:“你不好说,本抚替你说,乾隆三十二年七月初,十三行发生教案,李侍尧收受了潘家的巨额贿赂,才把你和同文行的伙计,还有洋教士殷无恙等无罪释放。”

    “这是两码事。董启祚是何种人?大清查办教案第一功臣,在福建清剿洋教,受到皇上的嘉奖。董臬司对洋教恨之入骨,倘若易经通真的加入洋教,他会轻易放过易经通?严禁洋教是皇上的旨意,就算李侍尧贪赃枉法,董启祚是听皇上的,还是听总督的?”

    李质颖一时给潘振承弄糊涂了,心想事实如何,可到臬司衙门查案底。“潘振承,照你这般说,十万两银子白送了?”

    “也不算白送,从那年起,李侍尧叫长随来十三行采办洋贡,都是实打实付银子。不像某些官员的长随,口口声声要行商给最便宜的价,变相勒索。更有甚者,连最低的价都不付现银,叫行商赔垫,这和直接勒索银两有什么两样?”潘振承含沙射影指责李质颖,李质颖无地自容。他在两淮盐政任上,就有收集西洋珐琅彩敬献皇上的嗜好。前一阵子,李质颖的长随李四毛打着抚台的名义来同文行采办珐琅彩,李质颖听李四毛说,他把价钱压到不可想象的低,还叫潘振承挂账,一两银子都没花。

    李质颖端起茶碗喝茶,顾东升看出东翁的窘态,插话道:“潘启官,李侍尧的长随以往都上哪几家洋行采办洋贡?”

    “同文行、逢源行、广义行。”

    李质颖不再窘迫,改用平和的语气问道:“潘启官,能否把另两家洋行的东主叫来,最好连账簿也带来,以便本抚奉旨查实。”

    潘振承叫小山子去请蔡逢源和陈寿年。然后带李质颖和顾东升直接上同文行账房,伍国莹搬出近十年的代办洋贡的分类账。账簿按职衔分类,总督、巡抚、藩司、臬司、学政、将军、提督、总兵、副将以及海关监督。每一笔账均分若干项:官员名、货品名、进货价、缴纳关税杂费后的成本价、市面价、优惠售价、赔率、现付、赊欠、被缴、赔垫、日期等。

    赔率是卖给官员的亏损率;赊欠,一个官员只能有一次,若不偿清货款,就很难有第二回。李质颖先翻总督分册,李侍尧购买的洋货,赔率全都空着。署理总督福勒购买洋货,同文行的赔率是二成,福勒每买一百两银子的货,同文行要赔二十两银子。李质颖拿起巡抚分册,在最后一页看“李质颖”三个字,一对珐琅彩花瓶成本价五百两,赔率竟高达四成!这等于说,李四毛打着巡抚的旗帜是在巧取豪夺!何况到现在为止,账面上还写着“赊欠”!

    潘振承道:“李大人,末商留下这些账簿实属无奈。官府总以为行商赚钱容易,富可敌国,动辄要行商捐输报效,好像十三行坐拥金山银海。行商逼急了,只好拿账簿给官员看,光代办官员个人的洋贡,行商个个都不堪重负。”潘振承说的是实话,行商留下官员采办洋货的记录,目的是希望官府减轻行商的捐输负担。

    潘振承拿出的底册,只有李侍尧那份做过手脚。顾师爷算出十年间李侍尧到同文行购买洋货花销的银子,共计七万二千四百五十两。

    “潘启官,李侍尧买这多洋货做何用途?”李质颖问道。

    潘振承笑道:“李大人明知故问,您叫长随李四毛来同文行采办珐琅彩做何用途?还不是孝敬皇上。”

    潘振承和李质颖心照不宣,他们心知肚明,压价强买洋货都是打着向皇上贡物的幌子。买去的洋货,并非都孝敬给皇上,总有相当一部分孝敬京师的大爷。

    回到茶室,蔡逢源和陈寿年带着一摞子账簿在恭候。两家洋行分别跟李十四做了三万一千二百四十两和二万四千三百六十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清商埠简介 >大清商埠目录 > 第五十四回 馨叶出家成全时月 承哥恋旧音讯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