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两个包围圈
问题不大,只是出来再打没有把握。不如把部队撤到涡阳、阜阳地区,以淮河为依托,既可进退自如,又可解黄维之围。”
顾祝同默然点头。
蒋介石到来后,即示意开会。郭汝瑰指着墙上的大幅军事地图,首先报告最新战况。当讲到华中战场时,他说:“目前徐蚌战场,南北两面都是共军坚固设防的纵深工事,我徐蚌各兵团攻击进展迟缓,至今未能突破共军防线。由于徐蚌铁路被共军切断,给我军后勤补给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若在这种情形下继续攻击,必然旷日持久,徒增伤亡。因此,建议我军主力经徐州东南双沟、五河南下,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师,以解黄维之围……”
杜聿明见蒋介石一直端坐不语,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总部已作出放弃徐州的决策了,无须他多费唇舌。蒋介石不说话,正表明了他的默认,也难说不是他的授意。总部何以有这样的转变?他虽然想弄清楚,但更重要的是须尽快确认是否真要放弃徐州,同时不能接受走徐州东南这样的方案。他便当着蒋介石的面质问郭汝瑰:“你建议我徐州30万部队经双沟、五河南撤。可你想过没有,那一带尽是河流、湖沼、水网地带,你叫我大兵团如何行动?”
郭汝瑰没急于解释,倒是其他人急了。有的说:“走徐州东南是一条近路,离黄维兵团和李刘两兵团都不远,有什么不好?”有的说:“你倒说说你的高见!”
杜聿明避开众人的目光,暗暗地向顾祝同使了个眼色。
顾祝同会意地走到蒋介石旁边,小声说:“光亭有些话不便在会上讲,想单独和校长谈谈!”
蒋介石起身离开座位,同杜聿明一起步入旁边的一个小房间。
杜聿明感到,蒋介石不仅完全同意放弃徐州后经永城去淮南,而且完全同意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实施这一计划。同时使他宽慰的是,蒋介石此前决定派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立即到蚌埠建立“剿总”前进指挥所,主要负责指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和即将由武汉方面调来的宋希濂兵团作战,他就将不受任何掣肘地执行这次大撤退计划了。
杜聿明没在南京停留,当天即飞回徐州。刘峙已于11月27日奉命带了一伙人去了蚌埠,现在一切由他说了算。他仿佛又回到了一个多月前在东北葫芦岛指挥锦西国军部队撤退的情景,忽然觉得浑身是劲儿,信心十足。他要在举世关注的徐蚌战场上导演一出规模空前、充满悬念、跌宕起伏的战争悲喜剧,要像当初欺骗林彪那样,同样骗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共军高级领导人,把这次徐州大撤退干得更加漂亮、更加出色。
30多万人的大撤退,要做到不走漏风声,滴水不漏,绝非易事。
11月29日,撤退命令传达到各个部队。各部队立即投入了开拔前的紧张准备工作中。徐州以南的邱孙两兵团一如平日地继续向我军阵地发起猛攻。杜聿明得知解放军继续进行顽强抵抗,未见有任何异常之处,不禁得意地笑了。
11月30日,各部队按行军计划陆续上路,未发现有跟踪追击。
12月1日清晨,国民党撤出了最后一批部队,也未见解放军追击和拦截。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决堤的洪水,直向徐州西南方向奔拥而去。
杜聿明在计算着时日,假如再有一两日不被解放军发现,任何人也休想奈何他们了。一旦到了淮南地区,他们便可凭借淮河天然屏障,任意驰骋,进退自如。只要保住手中这点本钱,何愁将来不能翻本?!他在期待着,一次远较葫芦岛大撤退更为惊心动魄的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将在徐淮大地上出现。
但是,杜聿明高兴得太早了,他等来的是一场令他终生难忘的可怕的噩梦。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