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阳货第十七
以易使。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二三子,是随孔子到武城的诸弟子。孔子对诸弟子说:“偃的话是对的,前面我说的是一句戏言而已。”

    礼记学记篇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春秋时,庠塾之教渐废,所以雅颂之音不作。子游作了武城邑宰,实施庠塾之教,学习的人很多。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一时高兴,便说了“割鸡焉用牛刀”这句戏言,足见圣人言语也有轻松的一面。但在轻松的言辞里,却能显示礼乐教育的重要,即无论治理天下国家,以至像武城这样的小邑,都要实施礼乐教育,这才是为政之道。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费是鲁国季氏的采邑。公山弗扰,皇本作公山不扰,邢疏以为弗扰就是左传里的公山不狃,字子泄,为季氏费邑宰,他与阳虎共执季桓子,据费邑以畔。畔通叛字。

    公山弗扰何时叛季氏,是何原因,均难考证,只可按本文讲解。

    公山弗扰以费邑叛季氏时,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欲往”实际未往,如“子欲居九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都是一时感叹语。

    “子路不说曰。”“不说”就是“不悦”。子路不高兴的说:“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孔安国注:“之,适也,无可之则止,何必公山氏之适。”此意是说,夫子无处可往,就罢了,何必往公山氏那里。

    孔子告诉子路说:“召我者,岂徒然哉。如有人用我,我当为周天子而行。”古注东周西周之说,不必多考。

    公山弗扰叛季氏,召孔子,事在何时,史说不一。史记孔子世家说,在鲁定公九年。崔述洙泗考信录、赵翼陔余丛考,都是据左传记载,在定公十二年,而且认为孔子这时已为鲁司寇,没有召孔子的道理。其他诸注议论纷纭,事皆难考。还是存疑较好。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答复,能行五事于天下,便可称为仁人。

    “请问之。”请问是那五事。这是子张再问孔子。

    “曰,恭、宽、信、敏、惠。”孔子再答复。先说出五事的名称,以下分别解释:“恭则不侮。”恭敬人,则不被人侮慢。不侮,孔安国注:“不见侮慢。”邢疏:“言己恭以接人,人亦恭以待己,故不见侮慢。”

    “宽则得众。”宽厚待人,则人悦服,故能得众。

    “信则人任焉。”言而有信,则能得人信任。

    “敏则有功。”做事敏捷,则能成功。

    “惠则足以使人。”给人恩惠,人必感恩图报,故足以使用人。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这是晋国的一次内乱,史事难考。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自昭公以后,六卿日渐强大。六卿就是韩、赵、魏、范、中行(原姓荀)以及智氏。后来智伯与赵、韩、魏合力灭范氏及中行氏,共分范、中行氏土地以为邑。不久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又共杀智伯,尽分其地。最后三家分晋,而为韩、赵、魏三国的结局。当时六卿时挟晋君攻伐异己,各自扩张私家权利,而无公是公非。

    “佛肸召。子欲往。”佛肸,读弼夕。皇本佛肸作佛盻。孔安国注,佛肸是晋大夫赵简子的邑宰。清儒刘恭冕氏引史记孔子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语讲义简介 >论语讲义目录 > 阳货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