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子路第十三
食中国,夫子因叶公之问以止之。

    竹氏会笺说:是时楚国数度伐蔡,又与吴争陈,二国近楚苦兵,故夫子言,楚欲为政于天下,自近始。讽以恤小爱邻之仁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莒父的父,音甫,春秋大事表说,这是鲁国人的语音,如梁父,亢父,单父。郑康成注:“旧说,莒父,鲁下邑。”

    子夏当莒父的邑宰,向孔子请示政事。孔子告诉他:“无欲速”,不要求其速成,“无见小利”,不要著眼于小利益。因为,欲速反而不达,见小利,则不能成就大事。

    欲速不达,喻如治病服药,不能将几次的分量并为一次服下去,而且三分服药,七分调养,欲速则不能治愈。小利妨碍大事,喻如讲求霸业,则不能成就王道。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直躬,据经典释文引郑康成注,直是正直的人,躬是这人的名字,郑本躬作弓。淮南子汜论训高诱注,直躬是楚国叶县人。攘,说文:“推也。从手,襄声。”段注引曲礼郑注:“攘,古让字。”后来作夺取之义讲。又引论语此处之义说:“因其自来而取,曰攘。”

    楚大夫叶公语孔子:“我乡有一个直人,其名为躬,他的父亲攘人的羊,他去证明。”

    父攘羊,子证之,据周生烈注,邢昺疏,羊来直躬家中,直躬之父取之。皇侃疏,子告诉失羊主人,证明父亲盗羊。

    孔子却说:“我乡的直人与此不同,父替子隐瞒,子替父隐瞒,直就在这父子互为隐瞒之中。”

    证父攘羊,事虽直,但违背天伦之理,其中有诈,实不可取。父子相隐,出于天然,事虽屈,而理至直,所以孔子说:“直在其中矣。”

    皇疏:“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若不知相隐,则人伦之义绝矣。”又:“范宁曰,夫所谓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隐讳,则伤教破义,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今王法则许期亲以上得相为隐,不问其罪。盖合先王之典章。”昔日法律依礼而制定,即在维护人伦常道。合乎伦常之直是为有道之直。背弃伦常之直,其直诡谲,而不可信。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恭敬二字,依说文,都当肃字讲,此处应该稍有分别。竹氏会笺说,尚书无逸篇,疏引郑注,恭在貌,敬在心。刘氏正义引汉书五行志,内曰恭,外曰敬。论语此章从五行志解释比较好。

    樊迟问仁,孔子答以居处恭三句。居是安居时,恭是心里保持恭肃。仁人必先诚于中,然后办事始能形于外,所以安居无事时要存恭肃之心。执事敬,办事笃实,毫不苟且。与人忠,待人忠诚,决不欺骗。这三者是为人之道,虽到文化落后的夷狄之地,也不可舍弃。

    前篇颜渊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而为仁的条目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条目都难实行。此章恭敬忠,比较容易学,学到了,就是仁。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在孔门中,长于言语,他问的事情,往往问在此而意在彼。此问,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孔子答,“行己有耻”,一己的行为,要有羞耻心来约束,“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外国,能完成外交任务,不使君命受辱,如此,“可谓士矣”。

    子贡请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语讲义简介 >论语讲义目录 > 子路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