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点一灯笼,五步插一火把,将城郊照耀得白昼一般,我军夜袭也未成功。
面对这种情形,王树声并不急躁,他认真地观察和分析了敌情、地形,经过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坑道爆破作业”的妙策。他向全团官兵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请大家献计献策。在“诸葛亮会”后;形成了初步作战方案,并得到上级的批准。
于是,他带领部队借助一个大土包的掩护,在城墙外挖了一条坑道。直达北门城墙下面,埋下了几百斤炸药。王树声一声令下,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摇地动,浓烟冲天,坚固的新集北城城墙被炸开了1丈多宽的豁口。王树声率领早就憋足了劲的突击队勇士们,乘着烟雾冲进城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巷战,红军歼灭了敌军主力,完全占领了新集。从此,新集便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王树声不仅善于攻打坚固城池,而且善于攻取险关要隘。
1935年3月,已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指挥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从四川苍溪县南塔子山渡口,强渡敌军重兵防守的嘉陵江。尔后,分路疾进,直取剑门关。
剑门关横跨剑阁、昭化两县大剑山的主峰,扼川陕咽喉。关口南北,山岭巍峨,七十二峰如波涛起伏;关口两旁,峭壁似剑,倚天而立,其间仅有一条狭窄的古道相通,真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入”的气势。剑门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代的蜀国大将姜维从汉中退守此关,使得统率10万精兵的魏将钟会屡攻不克,喟然长叹。长期以来就流传着“剑阁大下雄”、“打破剑门关,好比得四川”的说法。
把守剑门关的是国民党四川宪兵司令刁文俊统领的3个精锐团,刁文俊狂妄地宣称:“红军插翅也难飞过我的剑门关!”
王树声来到剑门关下,仔细踏勘地形之后,采取了止面牵制、两翼攻击的战术,对剑门关东,西、南二面展开围攻,很快击溃了剑门关外围的守敌。紧接着,王树声命令第93师第24团向敌纵深发起猛烈进攻。但是,敌军依仗山头险峻的地势及坚固的防御工事,竭力固守,使红军的两次冲锋都未能奏效。
王树声再次观察敌情地形之后,重新调整了部署,决定集中迫击炮和机关枪,掩护突击队,对敌军各个起支撑作用的枢纽部,实行逐点攻击。
战斗重新开始。我军按照王树声的方法,连续拿下五里坡、烟灯坡、李家嘴等制高点,然后迂回侧击,封锁关口通道,堵死了敌军的后路。但是,当我军向主峰发起冲锋时,却被敌军暗堡的严密火网压得抬不起头来。恰在这关键时刻,红军的掩护炮火突然稀落下来。
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的王树声,见此情景,厉声询问:“为什么不打炮了?”
炮兵连长赶忙报告:“炮弹不多了!”
“还有多少发?”
“3门炮只剩下10发了。”
王树声说:“够了!”他仔细观察,挑选了主峰上敌军的一个核心大地堡,命令炮兵连长:“限你3炮打中,快!”
片刻间,随着三声炮响,敌军主峰上的这个核心工事飞上天空。卧倒的红军勇士们奋身跃起,喊着“杀”声,冲上主峰,很快歼灭了守敌。
像这样成功的事例,在王树声的军事生涯中菇屡见不鲜的。积极防御,历来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推崇,是防御中的最佳作战模式。它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趋利避害,以弱胜强,因此是防御中的制胜之道。王树声不仅擅长进攻,是一位“善攻”的猛将,而且也深得积极防御之精气,是一位“善守”的巧将。他在战争的实践中深深懂得,进退、攻防作为一对矛盾,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类型,两者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惟有以退疲敌,以防耗敌,以进击敌,以攻败敌,才能夺取防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