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根据巴尔扎克自己在小说末尾注明的日期,完成于一八三三年九月。但是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诉苦说:他的还差一百页没有写完。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推测:九月完成的是小说的初稿,到十一月巴尔扎克还在修改或重写。巴尔扎克是惯于在印刷厂的校样上修改原稿或重写的,有时竟多达十五、六次。他把一篇作品历次修改的校样订在一起,作为厚礼送给知心朋友保存;他说:quot;这是我繁重劳动和忍性求精的证据。quot;想必也经历了同样的周折。不过可以肯定:小说在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已经改毕,因为那年圣诞节巴尔扎克应邀赴日内瓦与韩斯卡夫人一家见面,行前他曾致函韩斯基先生,问他可不可以把近作《乡村医生》和两书的原稿呈韩斯卡夫人惠存。
一八三三年对于巴尔扎克来说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关键的一年。在生活上,那年圣诞他与韩斯卡夫人暗中定情;在创作上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年九月,也就是初稿完成的时候,他向妹妹自信地宣告:quot;我要统治欧洲文坛了,而且不会受到挫折!我只须再努力奋斗两年,就能超越一切企图束缚我的手脚、阻碍我前进的人!quot;①他的自信产生于他醖酿已久的一个巨大的设想:他想把已写的和将写的全部作品合成一个quot;整体建筑quot;,他称这个建筑为quot;我的玛德莱娜大教堂。quot;一八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把这个设想具体化为宏伟的计划:
他的quot;玛德莱娜quot;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风俗研究将全面反映社会现状——社会结出的各种果。……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解释产生这些感情与形成这种生活的原因,说明社会与人赖以存在的条件。……继因果之后还要有分析研究……因为列举了quot;果quot;,分析过quot;因quot;之后,就该着手探讨原则了。……所谓原则,就是作者本人。quot;②正如安德烈·莫洛亚所说,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二年前一直分别在两个领域探索。一个领域是写哲理小说,如《驴皮记》、《路易·朗贝尔》,另一个领域是《私人生活场景》。自一八三二年起,他实现了两者的结合。斯蒂汶·茨威格认为促成这两者结合的,是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quot;如果能从确当的视角观察当代的生活,也能写出新鲜活泼、内容丰富的作品。重要的不是题材和布局,而是内在的动力……动力不存在于文风和结构,而是存在于人物描写本身。quot;③换句话说,过去,在讲故事的人和思想家之间,站着一个现实生活的观察家,而现在,这个观察家能够用具体生活来装载自己的思想和讲出动人的故事。据斯蒂汶·茨威格分析,巴尔扎克在这方面的第一个成功是《夏倍上校》,第二个成功则是。
①参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引自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中译本第二九九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
③参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第十章《巴尔扎克发现他的秘密》,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所以说,完成之时,巴尔扎克正踏进创作的成熟期;他的quot;玛德莱娜大教堂quot;式巨著构思就是成熟的标志。虽然那还不是他后来的quot;人间喜剧quot;的恢宏计划,但至少已初具quot;人间喜剧quot;的基本构架。巴尔扎克从那时起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事业,发现了自己的天职所在:要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如实地描绘十九世纪的社会风俗。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他终于在十年后能这样雄壮地自鸣得意:quot;世界上有四个大有作为的人:拿破仑、居维叶、奥康奈尔,我将成为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