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薛宝钗选秀之谜
了,全家会高兴得不得了。成为答应,机会就多了,皇帝再一喜欢,觉得你别走了,这就又升一级,叫常在,常在皇帝身边了。皇帝再喜欢,可能就会发生关系了,封成贵人,再进一步封成嫔,封成妃。
在里,写到一个女子进宫后步步高升,就是贾元春。在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她选入宫中作女史,女史在宫里是一种低级女官,但是到第十六回,贾元春就升腾了,她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后来写元春回家省亲,那部分描写是书里虚构成分最浓的,非常夸张。
贾元春是薛宝钗的榜样。你看元妃省亲的时候,她对那穿黄袍的大表姐是那么露骨地艳羡。薛宝钗当然也愿意到皇帝身边去。薛姨妈鼓吹“金玉姻缘”,其实那“玉”的首选是皇帝的玉玺,还有王爷的佩玉,实在得不到,才去瞄准通灵宝玉。但是以生活的真实而言,四大家族的原型都并非正经的满洲贵族,是包衣出身,因此,这样家族的女孩即使选进宫去,在位置的竞争力上会弱一些,她们很可能并不能马上去到皇帝活动的空间里,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分配到皇帝的儿子身边去,在他们的活动空间里去伺候他们,还有一些会被分配到皇帝的公主身边,去伺候公主。她们陪公主读书,陪王子读书。我在前面几讲里面曾经提到清朝皇帝的儿子可以称为王子,有人就跟我争论,说皇帝的儿子是皇子啊,怎么能称王子呢?清朝皇帝的儿子,比如在康熙朝,一般叫阿哥,但是平时说话,俗称也可以叫做王子,我引用过雍正在曹的奏章上的大段批语,雍正警告他不要乱说乱动,一定要只听怡亲王的话。怡亲王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十三阿哥,雍正在批奏折的时候一再地把怡亲王称为王子。这说明在当时俗语当中,可以把皇帝的儿子叫做王子。那有人会问:王爷的儿子怎么叫呢?王爷的儿子有专称,叫世子;王爷的女儿,则叫郡主。薛宝钗那样出身的女子,如果不能选到皇帝身边,能分配到王子、世子乃至公主、郡主身边也很不错。第四回交代薛家送薛宝钗进京待选那段文字,你仔细推敲就可以发现,薛家知道自己的根基还不够硬,因此把选为郡主的陪侍作为了底线。
第二十五回,写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魇了,几乎死掉,亏得一僧一道及时跑来解救,和尚拿着通灵宝玉持诵,说了一句话,意思是跟通灵宝玉一别十三载了,通灵宝玉是由贾宝玉衔在嘴里,一起落生到人间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那一年,贾宝玉是十三岁,宝玉管薛宝钗叫宝姐姐,可见薛宝钗那时已经差不多十四岁了,达到选秀女的年龄了,按说,在以后的故事里,应该会写到薛宝钗参加选秀的情况。
有的“红迷”朋友会问,林黛玉有没有资格参加选秀?当然在故事的那个阶段,林黛玉还小,十三岁的宝玉叫她林妹妹嘛,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也还是有必要的。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四大家族的成员,有入选的资格,但贾敏情况不明,或者是没有选上,或者是根本没让她去参选,所以嫁人了,嫁给林如海。这个林如海,从小说文字上推敲,我倾向于他是一个汉族官员,刚才说了,清朝为了保持满族血统的纯正,在选秀的时候,汉族人做再大的官,你的女儿也不在被选之列。所以,林黛玉大概是没有参选资格的。
在康熙朝,因为康熙是一个性欲旺盛的皇帝,他又喜欢汉族的美女,选秀的体制不能满足他的这一欲望,他就通过李煦、曹寅那样的既有汉族血统又有满洲八旗身份的包衣,在江南披着织造的官位外衣,给他当“特务”,其中一项秘密任务,就是为他采集汉族美女。有的汉族美女来到他身边后,很得他的宠幸,为他生儿育女,但康熙有政治头脑,宠幸归宠幸,他却坚持不给这些汉族女子高的封位。康熙的这种获取汉族美女的渠道,是一条秘密通道,与公开选秀女是两回事。
薛宝钗有资格参加选秀女,年龄也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