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薛宝钗选秀之谜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第二十九回前后,薛宝钗的表现很反常。二十九回讲的是清虚观打醮的事。这段故事之前,薛宝钗这个人物的性格早就定型了。作者在第五回对她的性格就有很明确的交代,说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说她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也多喜欢与她去玩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她有性格优势,人际关系特别好。最难得的是,不仅从贾母到王夫人,府里面的主子们喜欢她,同一辈的也都喜欢她,甚至于小丫头们也都喜欢她。她是全方位地有人缘。在第五回开头,用评语式的语言给薛宝钗性格定位以后,作者又通过后面许多的情节流动,大量的细节,把她的这种性格生动地展现出来。
但是到了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这段情节前后,曹雪芹却刻意写出了薛宝钗的反常。她表现得很烦躁,很郁闷,很不高兴,觉得很没有意思,而且动不动就发火,出语伤人,恶语相向,尖刻度之令人难堪,比黛玉更胜一筹。这怎么回事啊?你琢磨过没有呢?
她为什么这样,这还得从根儿上起。请问,薛宝钗她从南京到北京,有什么目的?有人会说,嗨,那不是她哥哥惹事了吗?她哥哥薛蟠,是一个很糟糕的人,在金陵地面上为了争夺一个拐子拐来的女孩子——后来我们知道这个女孩子就是甄士隐的女儿——把对方冯渊给活活打死了,惹上人命官司了,所以有人就觉得,她是因为哥哥惹了人命官司,当地不好混了,是哥哥带着她跟她母亲畏罪潜逃了。是这么回事吗?不是的。读要读得仔细,不能够大概齐一翻,只留一个模糊印象,那样不利于理解曹雪芹的苦心。
其实作者在第四回交代得很清楚,确实是薛蟠为了争夺这样一个小姑娘,让底下的人把冯渊打死,惹了官司,当时审这官司的人就是贾雨村嘛,是有这么回事。但是薛蟠他在乎吗?他对人命官司视为儿戏,认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了不了的事儿。他带着他的母亲和妹妹到京城,是既定的计划,并不是畏罪潜逃,他留下几个家人应付官司,自己大摇大摆带着他的母亲和妹妹往京城而去。
薛蟠带着他的母亲和妹妹到京城,都有什么目的呢?书里面也是有交代的。他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什么呀?有人说,第一个目的应该是,作为皇商,就是从宫里面领出银子,然后去替宫里面采买的人,把采买的货物交给宫里面以后,报销,报销完了以后,领新的银子,然后再继续采买。薛蟠的父亲就是干这个的,父亲死了以后他子承父业,也干这个,他们薛家世代干这个事儿。这似乎应该是他从南京到京城去的第一目的。但书里面把这个目的排第一了吗?你仔细看,不是。书里把他这样一个目的排在第三位。第二位的目的是到京城探望亲友,薛蟠和薛宝钗的母亲的哥哥王子腾在京城当着很大的官,姐姐嫁给了荣国府的贾政,都有权有势,他们要进京望亲。那么排第一位的目的是什么啊?是送他妹妹进京待选。
待选,就是准备参加宫廷的选秀。
虽然在第一回里说,整个故事地舆邦国、朝代年纪失落无考,但这是一种烟云模糊的艺术手法,你细读了以后就感觉到,实际上曹雪芹他很写实,他写的基本就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背景下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当然转换了很多,开始是在南方,在苏州啊,在维扬啊,在南京啊,后来呢,故事的空间基本上集中在京城,就是北京。
在清朝,有一个选秀女的制度。选秀女什么意思啊?就是皇帝他需要有后宫,过去古代动不动就是后宫三千,皇帝要进行这方面的享受,要从民间采集女子。清朝呢,它和明朝不太一样,因为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他们的人数比较少。满族最早是以八旗兵的方式,在军事组织里面来共同生活,后来他们打进山海关,统一全中国,还保留了八旗制度。顺治是清朝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