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十四下 新菜续
浦的。见上卷第327页。

    大愿成遂,指明石女御所生皇太子即帝位。

    此时正是秋后十月中旬,“庙宇墙上葛,……亦已变颜色”。松原下的树木上早有红叶,可知这里不是“但闻风吹声,始知秋已及”的地方。大规模的高丽乐和唐乐,倒不及听惯的东游乐来得亲切可爱,乐声与风浪之声相呼应。与高树上的松涛声相竞争的笛声,异于他处所闻,嘹亮之音沁人心肺。这笛声与琴声相和合,不用大鼓加强拍子,故无喧嚣嘈杂之音,而有幽雅闲静之感。在这风景佳处演奏,音节特别优美。舞人衣上用蓝绿色印成的竹节纹样,与松叶的绿色相混淆。诸人冠上装饰着的各种插头花,与秋花相掩映,难于分辨。形形色色,缤纷灿烂,令人目眩。东游乐奏完《求子》曲之后,王侯贵族中年轻之人,都把官袍卸到肩下,走下庭中舞场里来。他们卸下朴素的黑袍,突然露出暗红色或淡紫色的衬袍襟袖和深红色的衣袂来。正当此时,天上降下一阵微雨,四周景物稍稍滋润。令人忘记了这地方是松原,而误认为散下了满地红叶。他们的舞姿非常悦目,头上高高地插着雪白的荻花枯枝,略舞一会,立即隐去。姿态美丽之极,教人越看越不餍足。

    古歌:“庙宇墙上葛,虽然仗神力,不敢抗秋气,亦已变颜色。” 见《古今和歌集》。

    古歌:“常磐山上木,树叶不变色。但闻风吹声,始知秋已及。” 见《古今和歌集》。

    此人即葵姬之兄,曾赴须磨浦探望源氏者。

    源氏回想起了旧日之事,觉得昔年谪居远浦时凄惨之状,历历如在目前,而无人可与共话当时之事。他便惦记那位现已致仕的太政大臣。感慨之余,吟成一诗,走到后面去送交老尼姑所乘的车子中。诗曰:

    “谁人省得当年事,共向寺前问老松?”

    这诗写在便条上。老尼姑看了伤心之极。她眼看见今日这盛况,回思当年在明石浦上送别源氏公子时情状,以及女御诞生时模样,觉得自己三生有幸,感激不尽!而想起了遁世入山的明石道人,又觉十分挂念,心中无限悲伤!但今日不宜说出不吉之言,故答诗云:

    “老尼今日方深信,住吉江边出贵人。”

    答诗不宜太迟,故只是率书所感而已。她又自言自语地吟道:

    “欣看住吉神奇迹,猛忆当年落魄时。”

    诸人通宵歌舞,直到天明。二十日的月亮清光普照,海面一白无际。霜华甚重,松原变成了白色。眺望一切景物,但觉寒气彻骨,平添了优美与岑寂之感。

    紫夫人一向闭居深宫,四时佳节,朝夕都有游宴佳兴,早已耳驯目染了。但出门游山玩水,却是少有机会。何况此次离去京都,远游他乡,更是她从来未曾经历之事,因此深感兴味,不胜欣喜。此时她即兴吟诗云;

    “深夜江秋霜满顶,

    却疑神赐木绵鬘。”

    她想起了小野篁朝臣咏“比良山上木绵白……”之诗时的雪晨景象,觉得今夜的严霜正是神明容受源氏主君供养的证验,愈加庆喜此行不虚了。明石女御也吟诗云:

    “僧官手持杨桐叶,

    染遍霜华似木绵。”

    紫夫人的侍女中务君也吟道:

    “霜华胜似木绵白,

    足证神明显圣灵。”

    此外吟咏甚多,不可胜数。但无可观,不须尽述。大凡此等时节所咏诗歌,即使是长于此道的男子,亦不能有佳作。除了“千岁松”之类的文句以外,不会另有新颖之词,无非陈腔滥调而已。

    “木绵”是一种供种用的格皮纤维。“鬘”是蔓草的饰发物。

    小野篁诗云:“比良山上木绵白,足证神心已受容。”但据藤原清辅的《袋草纸》中所载,此诗乃菅原时文所作。不知孰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源氏物语简介 >源氏物语目录 > 三十四下 新菜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