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寓军于民
财政账目表明,22DDh舰设计尺寸急剧增加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计划将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作为这些舰艇主要的空中力量。这些账目也清楚表明,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联合攻击战斗机可视作为这些舰艇的主要系统装备。显然,22DDh舰的设计中也包含运行无人机的考虑。
日本在武器研制方面的频频异动与近年来日本军事战略的转型密不可分。从1992年的“海外派兵法”到1999年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再到2001年的反恐三法案和2002年的“有事法制”三法案,日本在“做有军事实力做后盾的政治大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日本军事战略由“本土防御型”向“海外干预型”的逐渐转变,“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也开始日益被右翼分子提上日程。日本前首相小泉也声称必要时要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先发制人”实际上意味着日本在采取军事行动上的优先权。
日本二战期间的军阀企业在美军占领时期遭到了重创。此后由于战败国的地位以及和平宪法的存在,日本一直无法明目张胆地发展军事工业。不过,虽然没有独立的官方军工企业,但日本的一些世界级大公司几乎都从事有关的军品科研生产,如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川崎重工、东芝、三井造船、住友重工等,这种军工生产方式其实也是有日本特色的“寓军于民”。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日本的军事技术已经崭露头角。当时,美国的报纸就曾指出,如果没有日本的电子产品,美国的精确制导武器就无法实施精确打击。
据称,美国的激光制导武器中,70%的电子产品是日本生产的。从战斗机到军舰,美国尖端武器电子装置中所使用的陶瓷部件,95%是日本制造的。外国军事技术专家认为,在半导体领域,日本至少领先美国5年。
据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金庆敏所述,1998年朝鲜发射了“大浦洞1号”导弹。随即日本宣布将构建第四代间谍卫星体系以及导弹防御系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像履行诺言一样完成了这一目标。地球上空的日本第四代间谍卫星对朝鲜半岛的情况了如指掌。
根据中新社2009年4月15日的报道,日本的间谍卫星拥有最尖端的技术,由第二代光学卫星以及第二代雷达卫星组成,能够分辨地面上大小为1米的物体。该间谍卫星能够免于海洋以及阴云等天气条件的干扰,24小时持续不断地收集情报。预计在短时间内,日本间谍卫星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能够分辨大小为30厘米的物体,由此可以推断出日本间谍卫星的性能。
日本能够利用液体燃料火箭将10吨重的人造卫星送入位于300千米上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国的火箭技术能够将重达200千克的人造卫星送入300千米的低轨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国的导弹可以打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伊朗试射成功的人造卫星“希望号”的重量为27千克,而韩国“KSLV-1”型火箭搭载的卫星的重量大约为100千克。考虑到这些情况,日本的火箭发射技术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世界最高水平。
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日本的火箭发射技术已经能够与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并驾齐驱。其中,日本的固体燃料火箭M-V系列也能够将1.5吨的卫星送入300千米上空的低空轨道,因此该系列的火箭具有将导弹投向世界任意地点的实力。
韩国的固体燃料火箭开发需要依靠美国,火箭的射程被限定在300千米以内,与日本的技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与将人造卫星发射进入宇宙的商业火箭不同,导弹还需要重新回到地球表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研发出了能够使火箭再次进入大气圈的装置“OREX”。也就是说,只要日本下定决心,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