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桩小事
下面要说的,原本真就是一桩小事儿。只不过,因为眼下之种种,难以小事化了。
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业余收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宫一个古玩摊上发现了一本题为“记事珠”的写本。写本书法漂亮,金石字画内容驳杂,尽管摊主要价很高,彭令还是把它买了下来。连他也没有想到,他这本古书摊上淘出来的抄本,居然是佐证钓鱼岛列屿为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历史文物!
彭令买后回家翻看,发现书中一些题跋、底稿和信札中出现了署作有“勾吴钱泳”的名款。钱泳号梅溪是清代著名学者,因此彭令由此断定买到了钱泳的手稿。2006年,这一判断得到了古文献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的鉴定证实。2006年春,彭令淘来的这批钱泳手稿在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上拍卖,起拍价10万元,但是因为太破烂而流拍。那年夏天,经人指点下,彭令把书分成了杂记、金石字画、《履园丛话》草稿和信札四部分,装裱成四册经折装。
可是就在2007年的秋天,他在查考杂记册《册封琉球国记略》时,偶然发现书中记录了齐鲲、费锡章、吴安邦与沈复几位清代人物在嘉庆十三年出使琉球的经历和见闻,书中有琉球红衣馆(妓院)的记载,文字风格写得很开放。彭令想到,前面是三位朝廷命官应该不敢这样写,最有可能的就是最后一位“沈复”先生。
像第一记《闺房逸情》就记录了沈复与夫人的闺房之事。彭令仔细查阅钱泳年谱,发现他并没有到过琉球,所以这本《册封琉球国记略》不可能是钱泳所写,彭令大胆猜测,《册封琉球国记略》很可能是沈复的佚文。
经多方考证,彭令撰写了《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2008年6月在香港《文汇报》连载,据专家研究,佚失的第五记《中山记历》记载的是琉球国轶事。在《记事珠》中,彭令就发现了钱泳自撰的的条目,包括《静好记》、《闲情记》、《坎坷记》、《浪游记》、《海国记》、《养生记》六篇。这就证明钱泳是读过的。
中国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蔡根祥研究多年。他主动向彭令索要资料,研究后提出,《册封琉球国记略》应当就是抄自沈复卷五佚文《中山记历》(原名《海国记》)的一部分。钱氏所录的条目跟世传的前四记相对应,由此推断后面的二记也应该是对应的,而且钱泳不仅抄了第五记,还抄了第二记。
这些资料被公开之后,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几个日本人多次开出高价,想买下《海国记》中的书影照片,并要求收藏家秘藏原件30年。彭令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和4页《册封琉球国记略》书影照片后,有海外人士通过中间人跟彭令联系,提出以100万元买文献原件。被彭令拒绝了,他认为中国的古籍应该留在中国。2008年9月,又有两个中文流利的日本女孩到平遥找彭令,称愿意出价300万元买下这些文献原件。
他们的说法是,《海国记》记录了大量琉球历史风貌,对研究琉球历史和风土人情有很高的价值。当时,彭令对文献中的钓鱼岛“密码”还并不知情,但他感觉到了高价背后的隐情,因此他托朋友把文献原件放进了北京一家银行的保险柜,以防万一。
2009年,又有日本人提出用300万购买18页《册封琉球国记略》书影的照片,同时也要求原件深藏秘锁至少30年。彭令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他已经感觉到有问题了,虽然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其中必有原因,直到2009年10月,在一位中国台湾学者的点拨下,彭令才注意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这段文字:至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十一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