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得已的措施”
这是日本政府迄今为止第一次接受中国的救灾援助。3月13日中午,中国救援队的15名队员抵达日本,在东京羽田机场,日本官员向他们鞠躬致谢。日本民众也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到来。“请你们帮助我们。”一些日本网友跟帖,其中大多都乐见其成:或者想以此为契机,消除反日反中的偏见;或者虽然不喜欢中国,但还是表示感谢。
“中国的救援队肯定比日本有经验,因为中国刚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而日本从阪神大地震以后,已经十几年没有发生这么大的地震了。”日本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庚欣的一名日本友人这样对《南方周末》的记者说。
不过,这位日本人也有疑问:“为什么连中国台湾都派了25个人来救援,这么有救援经验的中国大陆却只来了15个人?”“这是我们与日方反复协商的结果。”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官方微博对此解释说,国际救援的人数是受援国安排的,“其实我们早已准备好一支80人至100人的重型救援队”。
3月12日一整天,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除了等待,只有等待。物资、装备,什么都准备好了,走不走,什么时候走,需要日本政府的一纸回复。
在等待的过程里,救援队的官方微博持续发布消息:“我们的队伍物资在晚上(11日)8点就完全准备完毕了,可以随时出发。可是日本政府还没有同意接受国际救援队进入。”11日,在地震发生当晚,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对外宣布,“中方已向日方表示,为帮助日本抗震救灾,愿意向日本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地震发生两天两夜后,中国国际救援队终于得到出发的通知。3个小时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首都国际机场,飞往日本。
事实上,美国救援队有200人、澳大利亚72人,韩国、墨西哥、新西兰、德国和新加坡救援队共有145人。“派出救援的人数很大部分是对方提出建议。”前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司长徐德施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最早的组建者,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次中国派出的人太少了。”
日本答复中国援助的时间也显然略晚。在中国救援队抵达东京之前,德国40人救援队、瑞士25人救援队均已抵达日本。“日本肯定把接受盟国或者与自己意识形态相近国家的援助,放在第一位考虑。”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教授说,“况且,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本来也存在一些隔阂。”
在人命攸关的节骨眼上,中国人不计前嫌要往日本送钱、送物、送人,而日本政府首先考虑的却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用中国人的一句话说:热脸贴着冷屁股。
2011年3月29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在东京都港区的中国大使馆召开记者会,对于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他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并希望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此外,程永华对日本在接受救援物资方面的做法提出批评,称应该使救援物资更加顺畅地送达地震灾区。
程永华表示,中方提供的矿泉水等第二批救援物资3月28日运抵日本后,日方称中方应负责卸货并将其运往灾区,对此感到不解。他提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中方接受国际救援物资的情况,称国际上一般都是由接收方来安排运送的。程永华称,为了尽快将物资送往最需要的地方,中国大使馆已经安排运输公司运送。
另据报道,新加坡、香港等地欲送物资予日本灾民,也遇上障碍。新加坡早在地震当天已表示愿运水和毛毡到日本,但迟了8天才付运,原因是日本政府拒绝新加坡派军机运送;运抵东京后还要由新加坡政府租车运送。有舆论便批评日本政府在协调物资运送上官僚欠弹性。
有香港人也表示,曾联络日本驻港总领事,表示欲送水予灾民,但对方婉拒接收,据她所知,连特区政府也有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