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伯纳德·史密斯的报道
头,等着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下船。

    我自己呢,考虑到下面的地方都已经被其他的媒体占去了,我就跑到了码头前面的一幢仓库二楼的一扇窗户边上。在这儿我可以把下面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可以更好地为美国的读者们介绍我的所见所闻。

    在“洛兰”号客轮上,一等舱的乘客们也都站在上层甲板上注视着下面。他们占据了“正面看台”,但是他们只能在盛大的欢迎仪式结束之后才被允许下船。我还看到了散席乘客们都挤在下面的舷窗边上,抬头看着上面发生的事情。

    差几分钟10点的时候,“洛兰”号客轮上一阵骚动,只见船长和一帮官员簇拥着一个人向舷梯走来。在向她的法国同胞们热情地告别之后,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走下了舷梯,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等在岸上迎接她的是奥斯卡·哈默斯坦先生,他是曼哈顿歌剧院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也就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才成功地邀请到梅尔巴夫人和克里斯汀·德尚尼子爵夫人在寒冬腊月远涉大西洋来美国为我们演出。

    以一种古老的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里是越来越少见了),哈默斯坦先生向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吻了她递过来的手。“呜……呜……”人群中一阵欢声雷动,周围起重机上的工人甚至吹起了口哨,高兴而并非讽刺的口哨,接着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那是站在指挥台周围的一群戴着丝绸帽的夫人们在鼓掌。

    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挽着哈默斯坦先生的胳膊,沿着红地毯走向指挥台,一边走还一边向货箱上面的装卸工人和起重机上面的工人招手致意并报以灿烂的微笑。麦克莱伦市长的目光从没离开过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那些工人就吹更多的口哨,这次不仅仅是高兴,更是感谢和欣赏。他们中谁也不会看到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的演出,所以这种方式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通过高倍望远镜,我可以从上面的窗户里清清楚楚地看到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32岁的她风韵犹存,身段苗条,娇小可爱。歌剧迷们一直都在纳闷:为什么像她这样柔弱的身躯里会蕴藏着如此动听的声音呢?尽管温度只有零上几度,可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穿得并不多:只见她穿着一件葡萄酒色的天鹅绒束腰大衣,领口、袖口和折边都是貂皮的,戴着一顶哥萨克式的貂皮圆帽。要是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能去孔雀大街散步,纽约市的时髦女郎们可需要好好看一看她们自己的装束了。

    跟在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的身后,她的那些衣着平淡无奇的随从们也下了船:她的私人女仆、同时也是她原来的同事梅格·吉里夫人;两个负责她的通信联络和旅行安排的男秘书和她12岁英俊潇洒的儿子皮埃尔以及她儿子的随身家庭老师,一个身穿黑色祭司法衣、头戴宽檐儿礼帽的爱尔兰神父。这个神父很年轻,跟在后面高兴得咧着嘴笑。

    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被搀扶着走上了指挥台,麦克莱伦市长赶快以美国的方式跟她握手,并向她表示热烈的欢迎。麦克莱伦市长所做的这一切10天之内又要在澳大利亚的梅尔巴夫人面前重复一遍。但是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能不能完全明白麦克莱伦市长所说的话呢?这种疑虑马上就被消除了,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翻译。事实上麦克莱伦市长话音刚落,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就走到了指挥台的前面来,热情地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我们大家表示感谢,当然还是带着那么一点儿可爱的法国口音的。

    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所说的既是客套话又让大家惊奇不已。对受到如此热情的接待,克里斯汀·德尚尼夫人向麦克莱伦市长和纽约市民表示感谢。随后她就重申,她将参加曼哈顿歌剧院的首场演出,为期一周。首演的剧目是一部新歌剧,其作者是某位不知道姓名的美国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曼哈顿幻影简介 >曼哈顿幻影目录 > 第八章 伯纳德·史密斯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