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章 浙商之一:湖商
一笔投资,就是以上海为中心,辐射杭州和湖州的房地产产业。

    作为经济中的基础行业,一旦遇到社会动荡,房地产行业就成为蚕食资产的巨大旋涡。可是,当时的湖州商人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也为湖商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大家猜一下,在1862年所有的租界加在一起,谁占了一半的地产?就是我们的湖州商人,是一位叫做陈熙元的同志,整个租界一半的地产就是他一个人的。还有我们上海福州路广西街那一带,当初是谁的?刘家的。那么这个刘家在全国各地买卖房地产,据我们所查到的资料,在他们名下的义田,就是赡养同宗人的义田就超过1万亩。坦白讲湖州商人盖宗祠的不多,他们喜欢盖房子。刘镛这么有钱,盖了房子没有?盖了。他盖的房子是仿效一个书法大家赵孟频先生的,他很羡慕赵孟頫的房子,于是搞了一个小的莲花庄。各位知道他的小莲花庄建了多少年吗?从北洋水师建立的那个时刻,一直延续到了40年之后,历经爷爷爸爸跟儿子,才完成。花了多少钱?100万两。

    100万两在当时如果用于实业,可以兴办几个机械缫丝厂,可以购置1000多台最先进的缫丝机器,可是很可惜,湖州商人并没有将财富投资于此,更没想到产业经营。1937年,随着战争爆发,房价暴跌,经济崩溃,很多湖商在银行里的存款瞬间化为乌有。到了20世纪40年代,湖商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华民族工业的舞台上悄然落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湖商的没落呢?

    湖州出了很多政治家,包括张静江,很有名的,还有陈其美,陈其美是什么人呢?是陈立夫、陈果夫的叔叔,他们都出自于湖州,对政治特别感兴趣。

    比如张静江好了,他的爸爸用10万两银子给他捐了一个江苏候补道台,几年后他当了外交部的一等参赞,有一次随钦差大臣孙宝琦出使法国巴黎,在船上遇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就讲他的革命理论,把张静江讲得很感动,说“我帮你”。可是我怎么帮你?你打电报给我的话不太方便,所以你最好找你的朋友打电报来,写ABCD,A是1万,B是2万,依此类推。到了1905年,孙中山开始搞革命了,手中缺银两。孙中山同志说,拍个电报给张静江吧。这个电报按照历史上讲是胡汉民拍的。可是孙中山就是这么个性的一个人,还真拍了。他写什么呢?ABCDE,写A太少了,写E又太多了,就写个C。没过几个星期,张静江汇了3万法郎给他。当时一个法国工人一个月才赚200法郎,等于是把一个工人十几年的薪水汇给他。而孙中山食髓知味,又拍电报去了。这次不好意思借多了,用A或者B1万2万地汇,慢慢汇回来。到最后,张家在上海开的通运公司,因为孙中山的革命而正式宣告破产。

    五、湖商的投资短视

    当年,富起来的湖商没有抓住振兴民族工业的机会,却将大量的资金流向捐官买爵、修园建楼等非经营性的领域。这只能说明湖商的投资存在短视的问题。可是20世纪30年代,一夜之间,大量的湖商破产倒闭,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整个上海的浙商里面,湖州商人由原来1911年所开的工厂、公司占所有浙商的一半,变为1927年之后的1/4,可以说是大幅衰退,为什么?他们碰到了什么事?两件事。

    第一,日本蚕丝的问题。《马关条约》掠夺了中国两亿多两白银,因此促成日本的工业化。日本的机器造蚕丝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就通过这些条约大量进人中国,冲击着湖州的蚕丝市场。而且又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后,所以当时我们银元或者白银的汇率还不只是涨,而是大幅波动,一下高得不得了,一下低得不得了,因此中国造丝的人简直生存不下去。加之整个欧洲的蚕丝需求量大幅下降,还有日本的竞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简介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目录 > 第12章 浙商之一: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