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观察 解读“一夜崩盘”
关注中国企业的潮起潮落,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一是企业寿命普遍偏短。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仅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二是存在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所谓“成功3年,崩盘3天”,企业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令人炫目的成功,然后,却又毫无预兆地以同样令人诧异的速度直线陨落。下面的文章片断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独特现象进行了剖析。
“一夜崩盘”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史上一个甚为奇异的现象,它既在企业界诱发了一场接一场的毁灭性地震,同时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制度设计的原因
“起家靠产品,壮大靠制度。”企业原本就是一个依靠各种制度支撑的营利组织。在考察民营企业的各种制度建设中,缺乏必要而合理的制度设计——尤其是忽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很让人担忧的现实。
某些草创型企业很像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开得飞快的汽车。这辆汽车的发动机性能良好,然而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就让人提心吊胆了:司机往往是一个不爱系保险带的“大胆飙客”,汽车的安全气囊是没有的,车胎、方向盘及各种零件更是隐患多多,乏善可陈。
这样一辆高速行驶中的汽车,谁能保证它的安全?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如同一群人穿越一片长满玉米和充满陷阱的玉米地。穿越者的优胜条件是:他必须比其他的人更早地到达彼岸,同时,他的手中摘取了更多的玉米。为了实现这个双重的任务,他必须在速度、安全及高效三者之间进行一次次的权衡和抉择。这样的权衡和抉择,其实就蕴涵了企业制度设计的全部艺术。
市场环境的原因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秩序对破坏者的报复。
过去的十来年里,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太多的明星企业。它们一方面以一种百无禁忌的勇气创造和放大了市场的需求,成就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创业神话;另一方面,它们的百无禁忌也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的道德规则,使如今的中国市场仍是一个流淌着无限商机却始终缺乏秩序感的竞斗场。
在几乎所有的市场激战中,我们一次次地目睹到这样的景象:惨烈而无序的竞争往往会出人意料地诞生出一位年轻而狂暴的盟主,而很快,一场接一场的“以暴易暴”又让市场最终成为一片无法继续生存的焦土。中国的保健品市场、VCD市场、白酒市场,竟无一例外。从某种意义上,在这样的无序氛围中,任何的坠落、背叛、失踪乃至崩盘,便几乎成了毋庸解释的宿命。
吴敬琏先生曾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制度重于技术。与此相似,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个类似的命题:秩序重于利益。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天,自觉培育企业的道德感及对市场秩序的尊重,已成为所有企业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职业人格的原因
一位智者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出这样的设问了:中国企业家的失败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职业人格缺陷”?答案可以说是肯定的。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以及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是一种比较轮廓性的解说。
这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的“职业人格缺陷”,使一代草创型企业家常常陷入一个惊人相似的命运轮回之中。企业往往因决策者职业性格的某些缺陷而发生意外从而遭受致命的危机,一个很可能的结论是,一代草创型企业家的“职业人格缺陷”是最终造成他们被集体淘汰的终极原因。
因此,“一夜崩盘”,看似突然,却是一种综合病症的必然迸发,它有制度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