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五章 1937年:沉船与拯救
中写道,“当我生活在中国人民当中的时候,是中国人民给了我最大的愉快和兴趣。当人们问我他们是何种人的时候,我回答不出。他们不是这或者那,他们仅仅是人民。我无法给他们下定义,正如我无法给我自己的亲戚朋友下定义一样。我与他们如此接近,曾与他们如此亲密地一起生活过,无法给他们下定义。”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中国成了一个被抛弃的巨人。日本侵华被西方舆论认定是一场他们不应该牵涉太深的“亚洲战争”。美国刚刚从大萧条中缓过神来,那时的它并不象二十世纪中后期那样,乐于当一个事事插手的“世界警察”,罗斯福政府只是表示了一下遗憾和谴责。英、法两国不敢得罪已经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结为轴心联盟的日本,它们均做旁观状。西方世界对中日战争的立场转变将发生在整整两年之后,那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同盟国需要在远东有一个并肩作战的盟友。

    对中国局势一直比较关注的是美国《时代》周刊,这可能跟它的创办人亨利·卢斯出生在山东青岛有关。1937年1月的周刊第一次详细报道了正在崛起中的共产党力量。编辑在“编者按”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几乎完全是神秘的,将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们行踪不定,与蒋介石委员长的国民政府进行战斗。”向《时代》提供了这组报道的记者之一是埃德加·斯诺,他是极少数到延安采访了中共的外国记者,10月,他根据自己的采访手记,撰写并出版了十分畅销的《红星照耀中国》。《时代》还第一次刊出了斯诺拍摄的毛泽东照片,这是一个头戴八角帽、神情沉重、面容清瘦的中年人,记者对他的介绍很简单,“毛是他的名字,他的头值25万美元。”在今后的70年里这家周刊将六次以这个东方政治家为封面人物,最后一次居然是在他去世了29年后的2005年。

    到年底,《时代》周刊做出一个更有倾向性的决定,它将1937年的年度封面人物——“Man of the Year”——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主编们引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一句话作为选择的理由,它听上去非常的奇怪,充满了西方人的偏见:“中国近来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白种人在远东的统治即将结束。”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沪上几乎所有知名的商贾大亨都星夜出逃避难,只有少数人因为各种原因留了下来。

    年过七旬的虞洽卿没有走。他思量再三,决意留下。8月淞沪会战的时候,百万难民挤进弹丸之地的租界。虞洽卿再次担当“调人”,他奔走呼号,发起成立上海难民救济协会,自任会长,英商迈克·诺登为副会长,该会设30余处收容点,按期支付代养金,先后收养难民8万余人,发放81期给养,共计970余万元。为了阻止日军西进,他的轮船或被沉江或被征用,全尽了一个公民的责任。日军占领上海后,对港口和海面进行全面封锁,全市陷入米荒。又是虞洽卿出面召集各行业公会开会,倡议成立上海平粜委员会,他恳请各公会先行垫款,以便购买南洋大米,保持物价平稳。为了避免运米轮船被日军击沉,他与意大利商人合开中意轮船公司,船挂意大利和中立国挪威、巴拿马国旗。所运大米均按市价7折出手,差额由各公会捐款补贴,平粜米共办30多期,被颂为善事。

    也是在这段时间,各方政治力量角逐上海滩,象虞洽卿这样的老牌商界头面人物自然是拉拢的对象,他又收到了夹有子弹的恐吓信。这是他继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之后,第三次遭到政治势力的生命威胁。在充满了诡异和动荡的乱世,企业家总是被要求选择立场。虞洽卿于1941年春离沪去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简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目录 > 第十五章 1937年:沉船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