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企业史人物 商帮会馆
   市镇经济的崛起,是明清工商业的一大特征,会馆之盛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显著。

    广东佛山镇是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专业化市镇,以铁器铸造著称,与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并列为“天下四大镇”,此地的会馆更是发达,呈现出专业化的态势,仅在铸造业,就有熟铁行会馆、炒铁行会馆、新钉行会馆、铁锅行会馆、金丝行会馆、金箔行会馆、土针行会馆等等,其余的各行各业都有会馆组织,如钮扣行会馆、当行会馆、绸缎行会馆、颜料行会馆、洋纸行会馆、西土药材行会馆、参药行会馆等等。这些以行业为主题的会馆已经超出了地域的特征,而更多的带有行业协会的性质,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进步。

    自康乾以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由产业工人做成的会馆,这是工会组织的雏形。枝巢子在《旧京琐记·市肆》中记载,在京城从事泥瓦和木工的工人有一个“九皇会馆”,这些工人大多是东部蓟州一带的人,有很严密的行规,凡是有徒工的地方,都有会馆,其总会就叫做九皇,每当九皇诞生日,就一定要休假,名叫“关工”。另据史料显示,道光年间,南京丝织业的机匠设立了数十个公所,苏州的踹匠则有自己的踹匠会馆,他们向资方提出了增加工钱的要求(“索添工银”),还拥有自己的育婴堂、普济院,带有鲜明的自助性质。

    在会馆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佛山,甚至出现了东家行和西家行,前者由业主、作坊主组成,后者则是手工业工人的组织,很多劳资矛盾通过两行的“通行公议”来解决,东家行和西家行还通过共同祭祀的方式来调适双方的关系。

    商人会馆的兴盛,意味着明清商人在组织化程度上已超越前代,其运作模式呈现出非常鲜明的自治特征,是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的最早试验,因此也有人将之视为中国进入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运动的萌芽,各地商人开始打破地缘局限,组建新的商会组织,会馆商人正是商会筹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在1902年,上海创建商业会议公所(两年后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后又更名为上海总商会),在沪的60个会馆就以团体代表的身份集体加入,成为“合帮会员”。

    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数以万计的明清会馆在史书上很少有准确而详尽的记载。曾对会馆史做过深入研究的王日根在《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便说,商人会馆不同于一般官方的公馆或宾馆,属于民间的自发性组织,故在“正史”中无人论及,即使在明清地方志也都多有缺略。

    会馆在史书上的“缺席”,就如同它的主人们被刻意忽略一样,是中国工商文明的一大特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简介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目录 > 企业史人物 商帮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