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史人物 耶稣教士
情形马上有了改观,有人将此图献给了万历皇帝,万历非常喜欢,吩咐钦天监用丝线织出,放进屏风里。
在赢得了相当的民间知名度后,利玛窦赶到北京,想要直接拜见万历皇帝,他结交、奉承太监,进献了很多礼品,其中包括耶稣画像、十字架、报时钟和望远镜等等。他最终没有能够见到万历,不过却被恩准在北京居住。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也发展了一些皈依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翰林院学士、后来当过内阁大学士的徐光启(1562-1633)。
徐光启是松江府上海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593年,屡试不中的徐光启南下到广东韶州当教师,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耶稣教士,正是从这些人口中,他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他还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惊奇地发现在中国之外竟还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
所有这些,对于一位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上海书生来说,实在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不过,徐光启并没有视之为异端邪说,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欧洲十四国的经济总量之和约占四分之一,无论在经济还是在心态上,明朝人都不可能有自卑感,就如同欧洲人羡慕中国的印刷术和瓷器一样,徐光启也对来自异域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对当时的学风很不以为然,认为“空疏之学”无济于世,而西方知识则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口。他得知耶稣会的会长是一个叫利玛窦的大胡子,便四处打听他的踪迹,两人见面是在1600年的南京,三年后,徐光启接受洗礼,全家加入了天主教,他的教名是保禄。又过了一年,徐光启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徐光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农业、数学、天文和军事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而很多知识正来自于利玛窦等耶稣教士。
在京为官期间,他向利玛窦学习西方数学知识。中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汉代有《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宋元时期达到发展的高峰,但进入明朝之后,宋元数学后继无人,竟至衰废。徐光启对此至为焦虑,他说:“算术之学在近代数百年中被彻底荒废,原因有两个,一是儒生都去谈名理之学,没人关心实务,二是算术被神秘化,都用来算命卜卦。”利玛窦教徐光启的教材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原本》,1607年,他们合力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徐建议把书名译成《几何原本》,“几何”一词从此诞生,在这本书中,他们还定命了众多数学概念,比如“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徐光启毕生热衷于翻译工作,在他看来,“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
利玛窦在1610年就去世了,徐光启与耶稣会的关系却从未断绝。1612年,他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1613年,因为庇护传教活动及与其他官员的朝见不合,徐光启辞职,在天津置地从事农业试验,他做了大量的笔记,日后写成《农政全书》,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巨著。
1629年,徐光启受命组建历局,主编《崇祯历书》,该书凡137卷,引进大量的欧洲古典天文学知识,构筑了此后200多年间中国的官方天文学体系,汤若望(日耳曼人)、罗雅谷(葡萄牙人)、龙华民(意大利人)等传教士先后参与了编制工作。
徐光启晚年深受崇祯信任,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他的努力下,一直被压抑的耶稣会渐渐进入了主流社会,很多有学问的传教士为朝廷服务,行走于朝堂之上,其中最出名的是汤若望(1592-1666)。跟利玛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