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江南来的“候鸟”
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这样一个情景:一个挑着担子的南方人,拖着一双冒血泡的脚板在追赶马背上的哈萨克牧民。

    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是社内外有名的“地质通”,他常年随同中国地质勘测大队在西北跑动。他是浙江黄岩人,下面是他的一次“老乡奇遇记”:

    “过去,牧民镶颗牙,要往返1000公里到西宁,如今在家门口就成了。过去,有几个姑娘见过这么时髦的裙子,现在电视里的女主角穿啥,她们也能穿啥。”

    第二天,我起床去看他,竟已人去床空,一大早,牧民提前出发,他也随着走了。

    “开头是我和两位同乡先到的,看看生意还过得去,一招呼,来的人就多了。”

    他们便是浙江农民。

    据我所知,在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这样的游牧民族中,不少人历来是鄙视商业,不屑与商人为伍的。他们整年悠然于马背上,认为“好人不经商”。由此可想见,我的这位老乡处境的艰辛。他问我能不能回北京后帮他给家里捎封信,我答应了。

    夏天到了,高原绿意初生。

    “又来了,又来了,有最新的保温杯,是城里干部用的,来买呵。”

    他们显然不同于盲流或纯粹靠力气吃饭的打工仔,他们的流动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在80年代初以前,他们主要是以手艺活为主,如弹棉花的永嘉人、修鞋的萧山人、补袜子的诸暨人、敲糖的义乌人、修眼镜的金华人、理发的温州人、补锅的永康人、做棕床的嘉兴人。之后,他们就主要以贩卖小商品为主了,这些商品大多出自他们家乡的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

    于是,在这个小县里,先是浙江人的镶牙铺,再是照相的,再是修收音机的,再是服装、小商品、电器……现在,一条季节性的商业街已形成了。

    人们已经看到,在那些林林总总的“全国最大专业市场”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型商场里,有一万名来自桥头纽扣市场的商贩占据了7000个纽扣柜台,有两万以上的温州人占据了一万多个皮鞋柜台,有五千左右的宁波人占据了100多个衬衫柜台。

    莫晓林站在那条他熟悉的石头路上,不时朝熟人打招呼:

    那是一年春天,在新疆阿勒察地区,我们到了沙漠边缘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县。说是一个县,其实县城只是一条百来米长的土街,住着四十多户哈萨克牧民。然而,就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四十出头的黄岩老乡。

    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反一复便足以让市场波动了。

    “笑话,生意哪是做得光的。一个人吆喝起来声小。人多,就成气势了,就成市了。说句玩笑话,就连打架,也还要有几个帮手哩。”

    像候鸟一样,每年夏天莫晓林就到这个偏远小城做生意,已经三年了。

    有一年,中国轻工总会陆续收到一些城市的“投诉”,惊称全国的羊毛衫价格已被一群浙江农民“垄断”了。总会遂派专家赴各地暗访。

    不访不知道,市场现状让专家们大吃一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农民创世纪简介 >农民创世纪目录 > 江南来的“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