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为幽灵辩护
    那么温州鞋是否就真的那么不可救药?鞋匠王跃进断然否定。

    “你想想看,温州每年要出2000多万双皮鞋,起码有2000家以上的皮鞋厂在生产,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一日鞋’,就是20万双,怕是万分之一,也有2000双。谁能保证一万双皮鞋里,没有一双坏的?”

    这是一种“难免论”,但这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温州,还有许多人则认为是外地人把温州鞋的名声搞臭了。

    这就是“背黑锅沦”。

    199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考察温州,温州人曾同他就伪劣皮鞋问题有过一番“经典探讨”。

    那天,李瑞环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温州鞋革市场上,他到了一家皮鞋厂的摊点上就不走了,一边拿过一双皮鞋看看、拧拧,一边开口说道:

    “我这次来温州,就带了一个温州皮鞋的问题来。现在外面有两种观点,有的人说温州皮鞋穿半年就坏,是坑人。也有的说温州皮鞋就是更新换代快,价格便宜,坏了就买新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他闯到的那个摊位,是温州海螺皮鞋厂的,厂长邵奇星刚刚年过30岁,自这次与李瑞环交谈之后,他被温州人目为“替温州辩护的英雄”。

    当时,邵奇星应声答道:“作为产品,质量当然要保证。但这里也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温州皮鞋才二十来元一双,如果上海皮鞋也是这个价格,会不会也做出像温州这样的皮鞋?温州皮鞋本身价格就是这样,至于中间商拿到北京卖六七十元一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邵奇星的这番话,并非他的发明,在温州,这套逻辑十分深入人心,并成为他们生产低价产品的“理论支柱”。

    1990年,我们在温州采访,见到街上有两元钱一条的“金利来真皮皮带”出售,不由得大惊,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竟看不太出破绽。那摊贩倒实在,朗声说:“别看了,是马粪纸做的。

    买一条回去,有大场面时系系,两元钱买个面子,便宜不?”

    我们恍然大悟,“但是如果有人拿这两元钱皮带到别处卖二十元呢?”

    摊贩睨视着我们,一笑:“那是他的本事。”

    当时,李瑞环听邵奇星讲完,笑着说,“对对,我听懂了。”

    邵奇星接着说:“这种二十来元的鞋,我如果半年穿坏一双,一年穿两双,也只五十元,同外头那种六十来元一双能穿一年的差不多。而我这样一年就可以穿两种款式了。问题是北方人拿过去卖到七十多元,那消费者当然会认为应该穿一年了。”

    李瑞环笑着连声道:“对,温州应该宣传宣传。昨天晚上我看夜市,碰到一个卖珍珠的女孩,她也这样说,很痛快。”

    前一天,是李瑞环到温州的首日。当晚,他信步走人温州夜市,体察民情。在一个小商品摊位前,他饶有兴致地低头细看,突然,他指着一串在灯光下晶莹发亮的珍珠项链,问摊主: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摊主是个年轻的女孩,她当然知道眼前的人物是谁,但她不假思索地说:“假的。”

    当下,陪同李瑞环的当地领导心中大惊,有的连脸色也变了。政治局常委面前卖假货,那还得了。只听那女孩继续说:

    “这些都是仿制品,没真的,所以便宜。”

    一席坦率话,说得众人哈哈大笑。李瑞环对摊主竖竖大拇指,含笑离去。

    假的就是假的,所以便宜。

    假的当作真的卖,那是售假。假的只作假的卖,那就没错。

    温州人的逻辑似乎很正确。

    但是,为什么全中国的消费者就是“不理解”他们呢?

    尽管“邵英雄”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农民创世纪简介 >农民创世纪目录 > 为幽灵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