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铜像级”县委书记
弱的“市场胚胎”便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夭折了、萎缩了。

    哪怕是在开风气之先的浙江省,也是到1984年3月,才公开提出“搞活流通,促进商品生产,发展集市贸易,支持个人贩运活动”。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80年代初那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拉锯战之中,基层党的干部和政府官员扮演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这时候,便涌现出了一大批尊重现实、勇于创新的地方干部,他们适时地成为了农民群众的领头羊、专业市场的接生婆、创业精神的捍卫者。

    1992‘年,有记者采访谢高华。重提往事,谢高华仍然非常激动,他说: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封建官吏尚能如此,何况我们共产党的干部。

    如果没有谢高华和他的同志们,义乌小商品市场能否走到今天,确实是一个疑问。正是这些敢于对现实、人民和自己负责的干部,在一个特定时刻的勇敢坚持,成就了一段辉煌的神话。

    其实,谢高华的铜像能否在义乌树起,已无关紧要了。

    他和他那一代的共产党干部已经被演绎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传奇人物,他们的功名,将从此流传民间。

    1982年底,义乌小商品市场摊位激增到7001983年底,又激增到1050个。

    当年7月,义乌县政府投资58万元,建造起一个占地20亩的摊棚式市场,场内全部是水泥地面,钢架玻璃瓦。区别于先前的街巷交易。它被称为是第二代小商品市场。这也可能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了。

    1984年,市场摊位增加到了1800多个。

    同年,义乌县在全国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兴商建县”的战略方针,这也是谢高华为义乌做的最后一项工作。这一年的11月,他调离义乌。现在,他是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万事开头难,谢高华作为第一位为专业市场拓荒开路的地方干部而被义乌人民所惦念。然而,当我们的目光离开正在叙述中的t984年时,我们又会发现,谢高华并不是唯一的。从提出“兴商建县”到“办活市场,百业兴旺”,到培育起一个多类型、多层次、配套完整的市场体系,一任一任的县领导-不断推动小商品市场登上新的台阶。

    这些干部,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渐渐地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市场通”。而那种接力棒式的发展思路,也终于使义乌走出了一条堪为全国楷模的市场之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农民创世纪简介 >农民创世纪目录 > “铜像级”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