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网络经济,青春飞扬新势力
2007年11月6日,长着张娃娃脸、常常带着点儿淘气的坏笑、喜欢出语惊人的马云跃上了人生的巅峰,他掌舵的一家专门为600万中小企业提供外贸平台的互联网服务商——阿里巴巴——终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火爆上市了。而12年前,他还是杭州一所普通高校的外语教师,不安分的他刚刚照猫画虎地搞了一个中文网页。
在很多人眼里,阿里巴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超级神话。在国际配售部分,阿里巴巴获得了1 800亿美元的认购,相当于186倍的超额认购;在散户公开认购部分,冻结资金4 500亿港元,超额认购逾259倍,打破了港股发行的历史纪录。面对这种疯狂景象,连《经济学人》杂志都开始提问:“阿里巴巴是否是中国.com的泡沫?”
应该记住1995年的那个冬天,喧闹的北京中关村突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在当时它被很多人当成了路标,忙碌的交通警察们则气不打一处来:天大地大的皇城根儿,哪儿来的什么“信息高速公路”?这块广告牌后来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纪念性事件。也正是在这一年,一本全球畅销书从美国传来,这是世界顶级学者关于互联网的最新思想在第一时间被引进中国,它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信息世界的狂热想象。几乎与此书在美国出版的同时,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网民。此后10年,中国的互联网新锐们与美国硅谷同时见证了一个新兴产业的光荣与浮沉。
1997年,三个年轻人的集体出现,宣告了中国互联网元年的到来。
在广州,一个26岁的年轻人丁磊创办了网易,他的口号是“网聚人的力量”。一开始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人们要在互联网上联系,那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间”和“信箱”吧,于是,他写出了第一个中文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至于网易怎么赚钱他也没多想,事实上也想不清楚。他更不会想到,六年后自己竟会成为中国的首富。
在北京,年轻的软件工程师王志东获得了一大笔美国风险投资,这是中国互联网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在网站创办之初,他专门搞了几个问答论坛,没有想到的是,技术论坛反应平平,体育论坛却异常火爆。10月31日,中国足球队在大连金州体育场参加世界杯亚洲十强赛,结果输给了只有52万人口的石油小国卡塔尔,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利。第二天凌晨2点15分,一个叫老榕的网友在网站体育沙龙上发了一个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48小时内它被点击阅读两万多次。这是第一篇引起了公众轰动的网络文章,互联网的草根特征和惊人的传播效应第一次真实地展现出来。日后,这个论坛发展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新浪。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年轻人张朝阳也雄心勃勃地创办了一个叫搜狐的网站,他22.5万美元的创始资金来自两位美国教授,其中一位就是写出了的美国教授尼葛洛庞帝。网站一开始没有内容,他干脆把先放了上去,至于未来怎么赚钱只有天知道。再后来钱花光了,他磨破嘴皮,终于融到了英特尔和道琼斯的215万美元投资,并以“中国代表”的角色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成了中国网络经济中的第一个英雄式人物。
1999年,新浪选中知名的跨国投资集团摩根土丹利为合作伙伴筹备上市。事实上,即便像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大投行也对互联网了解甚少,更别说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了,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这肯定是一笔能赚大钱的生意。在谈判中,新浪声称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建设“门户网站”,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高层低下头、掩住嘴,悄悄问坐在身边的项目负责人:“我一直认为新浪是家网络公司,他们要个门干嘛?”虽然还没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