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八、SARS冲击,经济过热再调控
    2003年3月6日,就在朱铬基总理作完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从此退出政坛的第二天——接替他的是时年61岁的温家宝——,北京市接报到第一例“非典”病例,一个叫SARS的“幽灵”侵入中国。

    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并有可能导致猝然死亡的严重急性肺炎,一旦发现一个疑似病例,当即要进行大面积的整体隔离。科学家们还没来得及搞清楚病原的时候,SARS已经在中国迅速蔓延。从广东、香港到北京、上海,几乎每天都有死亡病例出现,到4月28日,仅北京市就确诊病例1 199人,疑似病例1 275人,死亡59人。一时间,抗击“非典”成为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整个上半年,全中国的正常生活和商业活动全部被打乱,每一家企业都在惊恐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日子。

    恐慌一直持续到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位售货员兴奋地贴出一张庆祝标语,上面只有四个字:“中国真牛”。

    让世界感到真正“牛”的是,尽管遭遇如此猝不及防的灾难,2003年度的中国经济成长竟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从数据上看,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受疫情冲击,增长速度下滑到6.7%,而到第三季度很快就实现了强劲的反弹,到年底,GDP的增长率达到9.1%,不仅高于前一年,甚至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旅游、航空、餐饮及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然而,药品、食品、纺织、电信等产业则得到了意外的商机。实际上,“非典”后的强力反弹喜忧参半,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另一方面已显露出经济过热的苗头。

    “中国制造”仍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据美国科尔尼企业咨询公司一项统计,“中国制造”已在集装箱、家电、电子玩具等领域的上百个产品市场以第一的份额傲视全球,其中,集装箱为90%,DVD播放机为80%,玩具为75%,礼品为700%,体育用品为65%,自行车为60%,微波炉为50%,彩电和冰箱都为30%。

    在外贸势头强劲时,房地产行业的暴热成为拉动内需的第一动力。在沿海一些城市新开发的楼盘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人举着“温州购房团”的小木牌,像买菜一样地买进中意的房子。上海《东方早报》刊文《温州千亿民资全国炒楼》,记者称,“1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炒楼,动用民间资金约1 000亿元。温州约有8万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保守预计,炒楼群体在7万人以上,以企业白领、政府官员家属及公司负责人为主……按照回报率15%计算,1 000亿元投资客可净产出150亿元,这比任何一个产业都要赚钱,可谓温州第一产业。”温州人所到之处房价迅速攀升,而当一个城市的房价上涨到相当程度时,他们又像蝗虫一样向下一个城市扑去。

    城市化浪潮的快速推进,购房大军源源不断,市场有效供给的不足,随着房价节节攀升而带来的恐慌性购买……所有这一切,都使中国的房地产业赶上了一个千古一遇的黄金时代。

    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香港和台湾一样,在经济高速成长的通道里,最具景气特质的地产业必定会成为成长最快、也最暴利的集中地。在2003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百名富豪榜”上,人们十分惊愕地看到,以房地产为业务(或涉及房地产)的富豪多达40人,前十大富豪中的房地产商(或涉及房地产的商人)竟占了六人。难怪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一个人只要做过房地产就什么也不愿意做了。”

    “中国制造”与地产热直接营造出一个内外俱旺的经济景象,一个非理性的繁荣周期又来了,但与之伴生而来的,却是各种原材料和能源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巨变1978-2008简介 >中国巨变1978-2008目录 > 一八、SARS冲击,经济过热再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