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倪柳之争”的三个版本
算所的研究成果‘汉字系统’带到公司。”

    柳把公司成立最重要的一件定义为倪的加盟。

    迟宇宙的描述同样在凌志军的书中找到痕迹。

    “倪光南个人生涯最辉煌的顶点发生在1985年他进入公司以后,此前他始终默默无闻,而公司早期的历史中也处处闪耀着倪光南的光芒,……有些人认为‘没有倪光南就没有了联想,甚至就联想2个字,都是得益于倪光南的发明。’”

    早年的联想和倪光南几乎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没有联想,倪光南的汉字系统不可能如此快得走向市场,而没有倪光南,联想也不可能在早年找到支撑起公司的拳头产品和技术领袖。

    凌志军判断认为“倪和柳走到一起,更多是双方的需求”。

    “大型计算机的研制,我洒过汗水;国家级研究超过,我取得过;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我也拿过数次。但遗憾的是,这些超过至今还躺在奖状上,一直没有成为产品。”

    柳传志显然明白什么能够打动倪光南,他用一句话就说服了倪光南,他对倪光南说:“我保证把你的一切研究超过都变成产品。”

    凌志军给这段历史加了一个标题:柳传志、倪光南的共同梦想。

    是啊,当两者找到同一个方向的时候,历史是和谐和美好的。但没有人会想到1985年最重要的事,若干年后却成为了联想最头疼的事。

    从来只有一个领袖

    如果要回顾倪早年的风光,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正是公司宣传的作用,而非技术上的成就让他熠熠生辉。

    在凌志军的《联想风云》中这一点更加浓烈。

    “今天我们回顾公司当时的宣传品,可以发现记者们都把目光集中在倪光南身上,当然有时候也会寻找别人,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拍摄倪光南的时候,觉得他的身边应该站个学生,顺手来过李岚,穿件白大褂,权当替代,那个春天是属于倪光南的,别人都是配角。……柳传志私下指示公关部:在我们公司,只许宣传一个人,就是倪光南。”

    当时的新闻稿,也更多的把倪光南作为一个改革中的实干科学家来宣传。

    “倪光南同志以出色的才华和顽强拼搏精神,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倪光南)为国家创造了上千万元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开拓,堪为中年科学家的楷模。”

    媒体更以锦上添花的手法对倪光南进行了包装。“最具市场眼光的科学家”、“才华横溢的研究员”、“成绩斐然的爱国者”、“具有改革观念的科学家”、“大牌专家”、“开路者”、“联想汉字系统之父”……倪光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联想。

    我们不得不哑然,这和若干年后媒体给予柳传志的光环是多么接近——“中国企业家领袖”、“改革开放的旗帜”、“中国It领域的引领者”、“联想之父”——他们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成为了联想对外的旗帜。

    倪光南身上光环的消退,和汉卡的走势成了两条相辅相行的线条。

    1990年,在倪光南的主持下,联想发布了七型汉卡,开创了汉卡销售的新纪录。倪光南试图让汉卡成为联想永远的摇钱树,他甚至对充满担心、怕对手跟进的下属们说:“不要紧,我们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他们跟不上。”

    “至少在1992年之前总工程师的想法一直都很成功,联想汉字系统的销售数量,(1992年前)每年以70%以上的速度增长着。到1992年10月,汉卡累积销售已经超过60000套,这意味着全国的微机中每10台就有一台装了联想汉卡。”凌志军说。

    在华美的外衣下,一场巨大的市场危机已经出现——汉卡的命运在微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早已经被注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一辑):怎样在中国生存,八大品牌直率对比简介 >案例(第一辑):怎样在中国生存,八大品牌直率对比目录 > “倪柳之争”的三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