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BenQ:贩卖触感
  “X架构键盘通过两组平行的四连杆机构,以强迫运动的方式运动,让使用者在按触键面的四个角落的时,都能享受到顺畅且一致的手感,键帽为主动杆传入按键动力,两个被动的X展架平行支架产生联动效应,将按键的力度分散到基板上,并触发电容开关。在减低键盘的厚度的同时,保持了BENQ独有的‘三段式’触感。”

    触感键盘在工艺上的巅峰出现在2004年,这一年的7月,BenQ的AM805天下无双键鼠套装获得了由德国IF汉诺威国际论坛设计公司主办的2004年国际设计论坛的IF设计大奖,而IF是世界工艺设计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

    BenQ的触感键盘在一次次的高潮中走向了超越。

    “你敲敲看,你敲敲看。”

    卓而有效的广告投放迅速让消费者接受了触感键盘的说法,而同一时期的国内大量专业媒体在键盘标准的宣传上也突然一股风的有了转变——开始把键盘的触感作为了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BENQ内部,一场围绕触感键盘推广的渠道战则正式启动。

    和最早卖键盘产品“看的到、说的出”不同,BenQ的触感键盘要卖的是看不到,说不出的“触感”,BenQ必须走出去。

    “那1年,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你敲敲看,你敲敲看’。”最早进入中国BenQ营销部的李凯说。

    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新兴品牌,大的渠道商不会特别关注你,而小的经销商则不认可你。或者说,这是BenQ这样的“小品牌”不得不走的路。

    很长一段时间,“上门推销”成为所有BenQ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他们大江南北的走,到处找人做BenQ键盘的触感实验,让他们对比敲击不同的键盘。

    1998年才进入BenQ的王斐经历了这段青葱岁月。

    “刚进来(BenQ)的时候,键盘和显示器才刚开始做,大概是1998年吧,我们都是自己背着键盘出去,一个一个电子卖场找人推销,告诉他们我们对键盘触感的定义,键盘为什么要选择触感好的,我们的键盘为什么强调触感,为什么触感好,什么是三段式触感。”王斐回忆说。

    1997年——1998年,全中国做PC外设的企业到处谈性能和规格,只有一群BenQ人在满世界跑和别人说:使用他们的键盘,手会有什么感觉;键帽的敲击阶段不同的压力给予对人体的健康方面是有好处,左右键盘的设计,会让使用者的手手腕不感觉累……

    在一个规则远没有被建立,游戏方向时常变化市场,好的诉求点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被接受,BenQ的触感键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同时,广告的深入人心,触感键盘的技术保证,也都让经销商开始接受这款独特的键盘。

    “你敲敲看,你敲敲看”的这款键盘在BenQ有个名字叫ERGO,当时的定价很高,国内售价大概在400元左右(当时市场主流产品的价格大概在100元上下)。在BenQ人的努力下,“ERGO”的铺货数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提升,大量经销商开始订购BenQ的键盘,但作为高端产品“ERGO”并没有成为BenQ抢占市场的主力产品,而是其后的52V。

    被BenQ的经销商称之为刀片式的52V是一款外型简单,价格也比较低的键盘,推出时在100元左右。很快,52V就成为了当时市场上最畅销的键盘,从1998年到2002年之间,中国键盘市场上到处都是52V——除了BenQ的正版产品外,一些质量低下的仿冒产品从地下工厂出现,流到市场上。

    贩卖“触感”一举成功,在键盘的触感获得认同的时候,BenQ还采用实证广告的办法,来进行一些有特别卖点的键盘的推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简介 >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目录 > BenQ:贩卖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