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糖王”的成吉思汗梦想
店,多数酒店的客房量都超过500间,1989年设立的“商贸饭店”为四星级品牌,价格定位适中,国贸饭店是第一家。
90年代,香格里拉以迅猛的速度进行了其在中国内地的拓展行动,尤其是从1996年到1999年短短4年内共开设了9家饭店。至此,从北到南,中心城市几乎都有香格里拉的“据点”。香格里拉在中国所到之处,都成为当地标志性酒店,在内地成功地打造了香格里拉品牌。自2001年起,香格里拉开始“两条腿走路”,输出管理和带资管理齐头并进。今年,香格里拉加快在内地的扩展速度,宣布有8家酒店正在筹备中,并有15家正在洽谈中,到2005年将达到30家。
纵横驰骋 进军香港传媒业
八十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经济不景气,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郭鹤年蒙受严重亏损。估计当时的损失介于一亿至二亿马币左右。成为他事业中的低潮期。所幸,郭鹤年也表现出壮士断臂的决心,通过各种途径套现,包括出售一部分玻璃市种植、联邦面粉及香格里拉酒店的股份等,终于渡过船运及地产业的风暴。
进入九十年代,郭鹤年没有停步于糖业和酒店业的发展,而是以更大的气魄,以层出不穷的手法,以纵横驰骋的战术,向多种行业大举进军,东西南北纵横奔驰,无所畏惧。郭鹤年开始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1988年,郭氏以20亿港元收购香港无线电视的三成股权成为最大股东,一度在港引起轰动。郭鹤年和长子郭孔丞进入董事局担任交替董事。1993年10月,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以26.5亿港元从澳籍传媒大王梅铎手中收购了香港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在殖民地时期被视为英国殖民地政府喉舌的英文报《南华早报》,此举也使郭鹤年成为了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1997年末,其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
郭鹤年之所以如此偏爱香港市场,固然是因为香港作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中心,对郭氏企业王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也与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关系密切。这一点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再一次得到证明。郭鹤年说:“我相信中国不会摔破这颗东方明珠,令中国遭受损失。”现在,他和他的长子郭孔丞都已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香港已成为郭氏集团的总部和重要业务基地。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他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机构、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厂、彩虹有限公司、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等6家公司的股票已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总资产约14亿马元。
郭鹤年虽然拥有巨额的财富,却生活朴素,从来不讲排场。作为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大老板,他每次因事住店时,总是住在普通的客房。他的长子郭孔丞举行婚礼时,他却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分别宴请亲朋好友,每次不过20席。
郭鹤年的财富基因
人言: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风云变幻莫测。郭鹤年先生纵横商场半个世纪,事业上屡创高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管理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有何良方妙策?
和其它成功的企业家一样,郭鹤年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他说:“开始做生意时,是不够本钱的,靠着微少的储蓄,加上像超人一般勤奋工作。要成功,不得不比常人勤奋一倍,两年的工作一年完成。”他是以苦干赢得时间,用时间创造经济效益的。
除了像成吉思汗一样建立了事业的版图,郭鹤年对领导之道,也有他独到的看法。“如果你要和别人做生意,必须站在前线领导,而不是坐在数百里外的营帐。我相信成吉思汗在巅峰时期,也是和士兵在前线分享胜利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