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汉武大帝的御人术
    历史上很多大事件,都是因人成势,因势成事。这个道理,成功的君王懂得,失败的君王不懂得;成功的企业家懂得,失败的企业家不懂得。不懂的企业家或者整天抓着营销,成天担心营销模式;或者插手管理,总是担心下属不尽心尽力,或者手下事情办不好;又或者关心财务,时刻把握财政大权,日夜忧思,实在是有为人士。然而偏偏这样的企业家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小成的多,大成的少。这是为什么呢?

    好的挖掘来自民间的力量,进而扫除贵族阶层的腐化习气,为将来的抗击匈奴作最好的内部准备。同时刘彻需要开创新局面,也需要引进新人,对原有体系形成清洗和制约,这样朝廷之上才有刘彻施展拳脚的地方。刘彻在对新人大力提拔和任用的同时,他事业的光芒逐渐显现出来。得人者兴,就是这个道理。

    总经理刘彻在韬光养晦中博得了总裁窦太后的安慰,同时在御林苑的玩耍中参入了军事训练的因素。这个时候的刘彻经历了儒生的死亡,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要做好军事,必须先得人。要得人,首先在于察人。这个时候卫青出现了。卫青只是一名马夫,然而刘彻从他行走的姿态和言语的条理中发现了军事领袖的光芒。察人是需要眼光的,更需要抛弃成见。这些刘彻都具备了。所以卫青很快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功劳成就了刘彻的事业。刘彻以军事耀眼史册是人人都能看见的,却不知道他的军事功勋就开始在他看到一名马夫的一瞬间。反观现在的少数企业家,选人论才,先看其背景,再查其专业,还要看他的经验和已有成就。这样的眼光,这样的方法已经决定了企业家事业的前途。得人先要察人,可惜许多企业家在察人这一关键问题上就出现了问题。察人缺乏眼光,用人缺乏气魄,御人缺乏谋略,这样的企业最终会在风雨飘摇之中无人求助。卫青是年轻人,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缺憾,在论资排辈的环境里被挤压,但总裁刘彻并不这么想。他一步一步为卫青清除障碍制造让其脱颖而出的环境。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卫青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眼光的自信。这种用人的自信和信任正是少数企业家所缺乏的。如果刘彻对属下不信任,他根本不会那么放权,卫青一类人也绝对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老将如李广等也无法贡献他们的谋略和忠诚。正因为刘彻作为总裁的大气,才成就了下属的事业,从而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后来,太子终于登基成为总经理,也就是皇帝。然而大权还是在当时的总裁窦太后手上。这个现实雄心壮志的刘彻没有看见,辅佐刘彻的两位儒生也没看见。然而儒生的老师申生看见了。所以在两位儒生请老师出山时,申生拒绝了。具有超卓眼光的人就是如此啊(可见欲成事业者身边有这样的人是多么重要)。但这样高明的人避开当时的局面,足以说明局面的危机。刘彻还是没有看到。刘彻的失察给了野心家伺机而动的机会。于是淮南王出现了。这是一种必然。刘彻仿佛没有意识到自己总经理的位置已经在摇晃了。

    潜流总是在暗涌的。卫绾再次出现,他教了处于权力斗争核心的总经理刘彻一个字“退”。一时的退是为了以后更强劲的进。刘彻立即大彻大悟。他终于明白进退有道动静依理的大道。于是他忍痛杀死了两位辅佐他的儒生,和自己厌恶的女人缠绕在一起。危机终于被化解,但这并不是本文要阐说的。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以卫绾的能力和见识,何以如此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彻。假设刘彻是狂傲自负之徒,或者资质过于愚钝,卫绾怕也只好告老还乡,不再插手江湖恩怨。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刘彻化解了危机,关键在于刘彻不仅吸引了志同道合的儒生,还得到了远见卓识者如卫绾者的指点和帮助。相比之下,今天陷入困局的企业家,有的或许继续研究营销,有的继续反省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还有的开始怨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简介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目录 > 汉武大帝的御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