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郁亮版万科
在从第二个十年迈向第三个十年的道路上,万科发生了许多惊人变化。在这变化中,董事长和创始人王石经历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晋身,从登山家到社会公益活动家的转变。而接班人郁亮,则完成了证明自己优异的万科基因的过程,而且,正创造着另一个万科。
郁亮今年(2007年)42岁了,他27岁进万科,35岁接替王石担任总经理,至今刚好7年。每次,他从自己深圳总部的办公室走向会客室的途中,总要经过一扇门,这扇在他必经之途上、略显隐蔽的门,多数时间会处于关闭状态。而门的主人,就是亲自面试了他并把他引入万科的王石。郁亮曾说,他个人生涯中最庆幸的事情,就是找对了方向,进对了万科。如今,作为董事长的王石并不经常出现在那扇门里,但作为万科创始人,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男人之一,他,无论对于郁亮还是郁亮身后的万科人意味着什么,都似乎不必再说。他赋予万科的“理想主义”、“大道当然”,在郁亮接手7年之后的万科,依然继续被深耕着。然而,毕竟有7年时间,在一个有着不同性格与背景的新领队手上,万科必定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推动这些变化的人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2007年3月20日,万科公布年报的次日。上午10点,深圳梅林路万科总部大楼。阳光穿过东面的玻璃窗漫洒进这间不大的会客室,郁亮坐在房间中背靠万科荣誉墙的一面,面容淡定清亮,一条明快的黄色领带透露出主人此刻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即将到来的下午,万科投资者见面会就在同一栋建筑物里面召开,届时,一大群或热情似火或咄咄逼人的投资者会出现在大会议厅里,然后,一个投资者将向他发出这样的疑问:请问,万科的股票还能涨多久?众人哄笑。年报公布的增长率是52%,2006年销售额轻松突破200亿,当地产调控风暴将许多同行逼到风声鹤唳的死角之际,万科却在风暴眼下安静自若突飞猛进。因此,不需要娴熟的答问技巧,面对万科大家庭成员这样热情的提问,郁亮可以相当地坦然自如。
跟王石相比,郁亮表面看上去似乎缺乏很个性的特征,但有一点,任何人只要跟他谈上三五句,就马上能够作出判断,这个人聪明,而且有决断。就像现在,当他坐在你对面接受访问时,你始终会有一种类似的感觉:无论在万科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他绝不是什么二等生。相反,你完全可以“隐约感觉到”,这个人智商高、从来不得意忘形、看上去十分诚恳但你却永远不知道他拿了张什么底牌。跟万科如今在业界的地位相比,郁亮并未在任何场合显露出过于明显的姿态,你明明知道他在品尝着得胜者的滋味,却很难抓住“适当的把柄”加以验证。你以为非常满意地通过对他的提问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但你同时却非常了解,掌握局面的始终是他。这种情形跟你坐在王石对面的滋味是截然不同的,你可能天然地觉得王石董事长非常强势,但实际情况是,他一旦对你开口,你立刻就会发现,这个男人其实挺厚道挺直率。
据说有一天,蒙牛的牛根生遇到王石,问:“老王你是怎么培养接班人的啊?”王石暗忖:老牛不过是抛砖引玉,我一张口,他就接过去哗哗哗自问自答了。所以王石回答:“我不培养接班人。”事实上,自从王石2001年正式让出总经理的位置给郁亮,从日程表上看,他似乎的确没有太多时间在登山以及众多社会活动的间隙“培养接班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给自己设定类似的“意愿”——在总经理办公会上插一杠子什么事儿,老王从下决心的那一刻开始,就拼尽力气“戒”了。因此,在王石从万科总经理的位置上“出走”的第一天起,郁亮即寻求到了足够的“独立空间”,至少他不必经常性地进出那道时常关闭的门请示汇报,而且,不必再像从前那样随时听“只看得见自己优点以及他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