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七、施振荣:处理内部危机比应对外界危机更重要
来越沉重,宏碁的机体变得越来越僵化,而为了扩张所进行的人才“龙腾国际”计划的失利,以及进军国际化而进行的并购美国迷你电脑公司“高图斯”的挫败,带来了严重的组织膨胀和巨额亏损,1991年年底,宏碁发生了历史上最大幅度达6.07亿新台币的亏损,亏损额远远超过预期。这个结果给宏碁上下带来极大震撼。施振荣开始反思,他后来对这一时期,宏碁出现如此严重后果的情况,总结出五种病因:资金太多引发的“大头症”,组织大而无当造成的“肥胖症”,缺乏忧患意识的“安乐症”,反应迟钝的“恐龙症”,权责不分的“大锅饭心态”。

    病因已经找到,宏碁需要行动起来,进行一场变革。正如施振荣所说:“当企业发生危机时,要面对问题,并寻求改善的方法。这样,企业才能化危机为转机。”基于此,宏碁历史上进行了第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

    宏碁的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1989年将组织更改成多利润中心,以及推动“天蚕变”,进行精简规模和调整结构。当时,经过十几年的快速成长,宏碁组织显得松散、庞大,出现了权责不清、奖罚不明的山头主义,导致部分员工不愿负责,事情很难推动。宏碁员工普遍感受到了组织气候出现的问题。于是宏碁召开“天蚕变”会议,借此和员工进行沟通,推进组织扁平化,推动以绩效为考核标准的人事制度,分清责任与授权的界限。为推进这一转变,宏碁于1991年做出了重要的劝退计划,在台湾本土劝退300位员工,在美国裁员100位员工。紧接着将高图斯并入美国分公司,在陆续几次的裁员之后,公司渐渐稳定下来。1992年年底又劝退澳洲分公司8%的员工,并按照业务性质的不同,将宏碁各事业单位区分为营销导向的RBU(地区性事业单位),以及制造导向的SBU(策略性事业单位),这个模式为之后宏碁创新的“主从架构”建立了基本雏形。经过这些变化,宏碁账面开始平衡。

    第二阶段是1992年起,修正营运模式,改用“快餐店模式”与“主从架构”分散式管理,发展出创新的管理架构与经营哲学。“快餐店模式”,简单而言,即为将原来的在台湾生产系统,转变为在台湾生产组件,在将组件卖给海外事业单位,由海外事业单位在市场当地组装,由此宏碁能提供市场刚出炉、技术最新的电脑,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出与库存周转的速度。

    而“主从架构”分散式管理具体情况为,“主”指的是宏碁系下众多的子公司和关系企业,与“主”对应的其他企业,包括宏碁总部都是“从”,主与从之间没有上下隶属的关系。施振荣让他们当成完全独立的个体,在经营上各自之间的业务交往“有包袱不要背,有资源尽量用,各自当家做‘主’”,只在符合市场规则的情况下“互相帮忙”,而宏碁总部不再发号施令,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协调。这种主从架构让宏碁的电脑配件能做到就近灵活配送,适应了当时It业的快速发展,宏碁的再造工程由此更加周全、完备。

    在经营模式(快餐店模式)、组织架构(主从架构)和经营理念(全球品牌结合地缘)一一调整变革之后,从1993年下半年起,宏碁的整体经营有着明显改善,制造部门的管理费用降到了原来的1/6,存货周转天数减少了一半,员工的平均营业额也增长了数倍。也是从这一年起,宏碁成为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东三大区域电脑第一品牌,并在美国扭亏为盈,使宏碁进入世界电脑品牌前十,名列第七位。企业的营业和获利都得到了高度成长,1993~1995年每年的营收成长率依次为51%、69%、81%;利润成长率依次为2436%、207%、72%可以说,宏碁再造取得了全面胜利。

    后来,施振荣谈到这次变革时告诫,“企业什么时候会发生危机是难以预料的。在我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简介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目录 > 一七、施振荣:处理内部危机比应对外界危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