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四、鲁冠球:自己的梦自己圆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在40年时间里,这位土生土长的人把一个乡间的铁匠铺变成了一家跨国企业,鲁冠球也由此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家里的常青树。”40年岁月里,万向横跨了中国所有的治理整顿、宏观调控与经济危机,却始终屹立不倒,这里包含了太多万向的生存智慧。

    1944年12月,鲁冠球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宁围乡一个叫童家塘的小村庄,从小家境并不富裕,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踏入了社会。种地显然是没有出路的,萧山虽处鱼米之乡的江南,却是江沙冲击出来的小平原,人口众多而地力贫瘠,当地最有名的特产只是萝卜干。

    在个人创业的第一个10年里,鲁冠球打过铁、摇过船,修理过自行车,办过粮食加工厂、农机配件修理厂。1969年,为响应当时“社社实行机械化,农机维修不出社”的号召,鲁冠球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带着7个创业伙伴和仅有的4000元钱投奔公社,人生的转折就此开始。

    40年来,鲁冠球用双手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家万向节产品出口海外的中国企业,第一家国内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供应商的中国企业,也是中国在美投资额最大的企业之一。鲁冠球几乎获得了当代中国企业家的所有荣誉,1991年5月,鲁冠球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商业周刊》称他是“中国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之一”,《华尔街》杂志称其为“国家式的英雄人物”。

    功成名就后的鲁冠球不改本色,今天的他仍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习惯,生活简朴,为人谦虚,低调,很少抛头露面,尽管他的企业一年已有数百亿的销售额,但鲁冠球仍未离开当初创业的的家乡小镇,他用一种极其传统而又是异常稳健的方式精心打造着自己的企业王国。

    鲁冠球一生信奉实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创万年业”是他的座右铭,他喜欢说两句话,一句是“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另一句则是“我们要靠实力取胜,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摔了跟头”也要“抓把泥”

    观点:我一生对事业的追求就是认一个字:干!干工作不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也不会因为人家不理解就停止对事业的追求,而是要改变贫困的现实,实现富裕的理想,只能用“干”字来解释一切,说明一切。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踏踏实实从自己做起才是惟一的出路。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生命的意志;也可以一次次失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须战斗到底。非凡的人生要靠自己去争取,命运只偏爱不屈的灵魂。而这个道理,少年时代的鲁冠球就已经懂了。

    之危机背景

    1962年的一天,辛辛苦苦在县里铁器社做了3年学徒,眼看就要出师的鲁冠球突然得到一个消息,由于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铁器社不得不精简人员,自己必须回家了。这一年鲁冠球刚满18岁,尽管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但现实告诉他,自己的工人梦破灭了。谁也不会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竟会成为这个年轻人创业的开始,从此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收拾行李的时候,鲁冠球没有流泪,虽然他很不情愿,但心里憋着口气,他发誓这辈子不会当农民,他已经过够了朝不保夕的日子,做个农民能有什么出息呢,他不是不会种地,但就是不喜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鲁冠球幼小的心灵里就燃烧着一股不屈的火焰,现在考验他的时刻来了。

    没过多久,乡亲们就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活跃在江边的堤坝上,用殷勤的目光打量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每天天刚蒙蒙亮,鲁冠球就支起了小小的自行车修理摊,生意时好时坏,为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简介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目录 > 〇四、鲁冠球:自己的梦自己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