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全球金融危机该赖中国吗?
布雷顿森林体系II的批评者还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使全球贸易体系分崩瓦解。同样,这一点也没有发生。
我们不排除这些担忧在未来成为现实的可能,但在我看来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没有看到大规模贸易战打响,甚至在美元贬值的压力下,仍未见中国停止对美国债券的购买。此外,中国政府也没有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即使这些担忧今后会发生,目前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II正在变形,而没有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II框架的最早提出者认为该体系基本未有改变,参见Mics Landau和Peter Garber的“ill Subprimebea ted States?”。他们相信该体系仍能基本持续。
这意味着什么呢?美国的消费正在萎缩,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和中东石油的需求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在缓慢缩减,但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也就是说,美国的外部经济失衡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其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但中国的经济失衡并没有解决,中国出口所得仍在增加;2009年前4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第十章已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因此,中国仍是美国债券的大买家,但与之前购买美国机构债的投资策略不同,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只购入短期政府债券。目前,只有少数国家仍对长期美国国债感兴趣,其中就包括中国。
或许你会问,这怎么可能?如果美国的贸易逆差缩小,中国的贸易顺差不就随之下降了吗?嗯,如果世界上只有中美两国的话,的确是这样。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要忘了,中东地区的影响也很大。如图12-7所示,中东地区的巨额贸易顺差在2008年已趋于平衡,甚至在2009年将出现贸易逆差,可谓变化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中东地区以石油为主要出口商品,受到国际油价暴跌的巨大影响,致使其贸易顺差大幅下滑。因此,中东地区不再有大量“过剩”储蓄需要投资于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国则不存在这类问题。事实上,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所受到的影响正好与中东相反——进口商品突然便宜了,意味着近几个月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再度攀升。截至2009年4月,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比2008年同期高出30%,造成中国有更多“过剩”储蓄可投资于美国和其他地区。但同时,中国的资本账户流入额减少,更多中国家庭和企业乐于持有美元而不愿将外币直接兑换为人民币。因此,中国外汇储备的新增幅度不及2008年大。
2008~2009年各地区经常账户余额显示出“过剩”储蓄和借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状况。中东地区的贸易顺差基本消失,美国的贸易逆差缩小,欧盟没有多大变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主要是中国)的贸易顺差略有上升。这是否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Ⅲ?
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新型的全球经济失衡——完全可以给它取个新名称。这种新的失衡天然地表现出强烈的双边性,中国继续向美国提供融资,而中东地区不再承担这一任务。此外,美国经济失衡的性质也有所改变,不再是负的家庭储蓄率导致美国储蓄赤字,而是出现了大量政府财政赤字,到2009年末,美国财政赤字可能会轻松超越GDP的10%。中国的投资行为也从2008年第三季度雷曼兄弟倒闭后开始转变,逐步抛售持有的美国机构债(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债券)。虽然中国仍在购入美国债券,但购买种类主要集中于短期债券,同时抛售长期债券。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再是抑制美国长期利率走高的因素。美联储自身也在积极行动,以保持抵押贷款利率低于不采取行动可能的利率水平。
因此,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III的雏形已有所体现。但在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