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参战各国的“虚”与“实”
预备队师组成要塞总预备队。又根据英、法两国参谋本部的联合军事计划,英国远征军将部署在朗雷扎克将军的第5集团军的左翼莫伯日地区。
俄国在欧洲人眼里向来被视作庞然大物,平时常备军有142万人,一经动员可达到311万人,此外还有一支200万人的地方部队和可以征召的后备力量。整个国家可使用的兵员总数达650万人。然而,沙皇的专制政体在制度上不利于最优秀的军人被推上最高层。“这是一个愚不可及的政体”,“它是集怯懦、盲目、狡诈、愚蠢于一体的大杂烩。”它的一位首相维特伯爵曾如此评论过。俄国军队便是这一霉烂母体的产儿。除了数量的优势足以吓坏胆小者外,就其素质而言,几乎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真可谓金玉其表,败絮其内。军官团里超龄老将多如过江之鲫,这支军队一败于克里米亚,再败于日本之手,声名狼藉。因不称职而被清除的军官达340多人,到1913年,军官缺额达3000名之多。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将军是个游手好闲、寻欢作乐、贪污枉法、勾引女性之辈,他压制军队中的改革派,对“射击的组织与实施”之类的代表军事发展新趋势的观念深恶痛绝,他一口咬定俄国过去的失败,只是由于司令官的错误,而不是由于训练、准备和供应方面的不足。他顽固地坚信刺刀胜过子弹,所以根本不肯花力气去兴建工厂,增产步枪、子弹和炮弹。以至于俄国在开战时,他连政府专供生产军火的拨款也没用完,每门大炮只摊到850发炮弹(而西方国家则每门大炮有2000~3000发炮弹),成千上万的补充兵员赤手空拳地待在前线战壕里,等着同胞战死后留下的武器。1914年之前,俄国的备战工作就是在这么一个昏庸无耻的角色主持下进行的。在军事观念上,法国人狂热鼓吹的“攻击主义”正中俄国佬的下怀,因为后者一向具有哥萨克冲锋和刺刀见红的传统。
俄军的集中和展开是按照第19号计划“A”方案进行的,面对德、奥两个方向,俄国编成西北、西南2个方面军,它在德国战线上投入吉林斯基的西北方面军,其战斗序列为:
⒈莱宁坎普的第1集团军,共3个军,1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5个骑兵师,402门火炮。沿涅曼河在科夫诺、奥利塔、麦利奇一线展开,右翼由1个骑兵军给予掩护,左翼由1个骑兵师和1个步兵旅掩护。
⒉萨姆索夫的第2集团军,共6个军,3个骑兵师,702门火炮,在格罗德诺、奥索维茨、沃斯特罗温卡一线展开。
俄国西北方面军这2个集团军总兵力为25万人,计划是分北、南两路向东普鲁士发动钳形攻势。在奥匈战线上,俄国投入了实力雄厚的伊凡诺夫的西南方面军。在400公里长的弧形战线上,由北向南的战斗序列为:
⒈扎利茨(后为埃维特将军)的第4集团军共3个军,3个半骑兵师,402门火炮。
⒉普列韦的第5集团军,共4个军,3个骑兵师,516门火炮。
⒊鲁兹斯基的第3集团军,共4个军,3个骑兵师,685门火炮。
⒋勃鲁西洛夫的第8集团军,共3个军,3个骑兵师,472门火炮。
在东线战役展开前,俄国西南方面军兵力为60多万人,有些师、团尚在开往集结地途中,故而这个方面军的总数未超过计划的75%。俄国这两个方面军之间约有200公里的空隙,后来组建了第9集团军以作充实。西南方面军的总目标是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围歼奥匈部队主力,阻止奥军撤向德涅斯特河西岸。
在巴尔干方面,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将军手里可供使用的兵力共8个集团军,他准备用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进攻塞尔维亚,占领其首都贝尔格莱德。把第1、第2、第3、第4共4个集团军部署在加里西亚方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