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欧洲坠入战争漩涡
,塞国摄政王致电俄国沙皇:塞尔维亚政府愿接受俄国所愿意给予的任何忠告。这意味着塞尔维亚把自己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了俄国人。巴希奇对国内各政党领袖说,如果俄国不予以支持,我们就只能接受最后通牒。俄国因在远东和波斯的扩张受阻,扩张的重点已重新回到了巴尔干,俄国外交大臣沙佐诺夫对奥匈的要求提出警告,宣称:奥匈在贝尔格莱德进行调查是对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的侵犯,俄国决不会容忍。这时恰逢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在俄国首都彼得堡访问,他表示俄国对此事应态度坚定,法国在这个事件上一定给予俄国充分的支持。与此同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俄驻英大使表示:他希望如果奥匈对塞尔维亚进行动员,则俄国也立即对奥匈实行动员;格雷还补充说:他已面告德驻英大使,德国不应把俄国的动员作为自己动员的借口,而应看成是为了缓和奥匈对塞尔维亚的压力之举。法、英的态度使俄国人胆子壮了不少,经过内阁长时间的讨论,终于决定支持塞尔维亚,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只要奥匈开始进攻塞尔维亚,俄国立即进行总动员,而目前先实行局部动员。7月24日,俄政府秘密下令基辅、敖德萨、莫斯科、喀山4个军区和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进行动员。

    7月25日,在最后通牒期限还剩6个小时时,俄国的决定通过电报到达了翘首以待的塞尔维亚首都,像是给垂危的病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贝尔格莱德的气氛为之一变,塞尔维亚摄政王立刻宣布总动员,并命令迁都尼希。同时,政府拟定了一份措辞慎重的给奥匈政府的复文,于当天下午6时差5分,由巴希奇交给吉斯尔,这位总理解释道:“我们已经接受要求的一部分,其余的,我们就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奥匈帝国的侠义精神上面。”巴希奇在返回官邸的路上,收到了吉斯尔大使派人送来的一份通牒,声称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不能令奥匈帝国感到满意,他本人必须离开贝尔格莱德,并且声明:当阁下接到这份通牒时,两国外交关系的断绝已成为事实。下午7时半,这位大使乘火车离开了贝尔格莱德,在断绝邦交的速度上创下了最新纪录。在这天夜里,奥匈政府下令动员预备对付塞尔维亚的21个师(因为塞尔维亚在7月24日已动员了15个师)。

    塞尔维亚政府给奥匈大使的答复中,迫于压力,忍辱求全,除了“奥匈政府所委派之代表得参加与之有关的调查工作”这项要求之外,接受了其他全部要求。奥匈的最后通牒虽然要求苛刻,却符合国际法的惯例,即使奥匈委派代表参加有关调查的要求,从国际法的观点来看,未尝不可接受。当年为了取缔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俄国在巴黎设有警察机构,以往在柏林也有同样的机构存在。当年有人在奥匈帝国境内企图谋刺塞尔维亚米切尔亲王时,奥匈政府也曾允许塞尔维亚政府派员参加调查工作。根据后来的史家推测,塞尔维亚政府之所以认为这一条不能接受,是因为刺杀斐迪南案件的确与政府人员有着摆脱不了的干系,虽然政府没有主使行刺事件,但假使允许奥匈派人参与调查工作,恐怕对方会顺藤摸瓜,牵扯出有关的政府官员,进而指控政府指使了这场谋杀,那时,塞尔维亚政府便处于极为被动的困境。

    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建议由德、法、英、意四国进行调停,解决奥、塞争端。法国马上表示反对,因为它担心这会减弱协约国之间的团结。同一天里,意大利首相焦利蒂也发出呼吁:建议塞尔维亚政府作为“对欧洲的责任”来接受奥匈最后通牒的全部要求。除德国表示支持外,其他国家对此十分冷淡。就在格雷提出建议的当天,英国海军部在精力充沛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再三催促下,发表公告:命令即将结束演习任务的皇家海军舰队不准解散,继续保持在“战位”上。这是丘吉尔同格雷讨论的结果,希望这个消息的公布能够对柏林和维也纳起点清醒剂的作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三章 欧洲坠入战争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