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睡得地板,当得老板,赚得大钱
    “睡的地板,当得老板”就是温州人创业最真实的写照,温州人正是在“两板”之间,不断超越走向成功的。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正是吴绍达创业经历的真正写照。

    ◎对于创业之苦,一定要能忍——苦可以忍一时,那能忍一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对苦难的忍受应及时加以改变。否则,达到一定的程度,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则可能挫伤人的积极性。

    温州人这种精神注定了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很多人在异地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这样形容温州的吃苦精神“鸟不拉屎的地方,温州人都在做生意”。的确是在这样,1987年,16岁的罗云远身上仅带着100元钱来到武汉,每天只吃清汤面,后来连吃清汤面的钱都没有了,只能挨饿。当时他心中一片迷惘,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来。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借钱租了个简陋的门面,卖起了服装、皮鞋,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生意一天天地好转,他有了长远的打算,不久转入五金行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武汉五金行业的龙头。

    在温州,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他们明明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条充满千灾万难的道路,偏要向前进。这种野草般的顽强生命力,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吃多大的苦,都能够努力生存下来。

    2000年,他又斥资百万元引进整套日本先进菲林输出设备,扩大规模,他的业务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2002年,他再次投资了600多万元,创建了宜昌绍达包装印业有限公司,彻底做到了设计、出样、印刷一条龙服务,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当地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2004年,吴绍达联合三位同乡用4000多万元买下了原三峡市场,创办了宜昌鑫昌大市场。这是宜昌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小商品集散地。2009年6月,他又在鑫昌大市场旁边征地249亩,准备将该市场建设为渝东鄂西最大的物流仓储中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代价。想赚大钱,必须能受常人所不能受的罪,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

    外出的温州人大部分都是做小生意,做生意,弹棉花,修鞋,做钥匙,修理家电等。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许赚不了几个钱,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对于他们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看不起他们,经常遭受白眼与不屑。十几年,二十年后,这些外出的人来了个华丽大变身,他们大都事业有成,小地摊变成了大企业,小资本变成了大财富。

    精神之苦比身体之苦更大

    吴绍达一步步地登上了事业高峰,这都与这股勤劳,能吃苦,能忍受的精神分不开。成千上万的温州人出来创业,像吴绍达这样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人有很多。温州人的吃苦精神在全国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老一辈温商,几乎全是凭着一股韧劲在坚持。走在温州的大街上你都可以看到很多边摊,通常经营到很晚,甚至是24小时营业。遇到顾客较多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吃顿舒服饭的机会,宁愿吃冷馒头,也要等到顾客走完。生意较忙的时候,都是自己装车,押运。

    1984年,年仅21岁的张宁,只身来到远在万里的西藏山南泽当镇,当时身上的全部家当只有一把剪刀和200元钱。到西藏后,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怎么也不够维持生计,她用租来的缝纫机,凭着从小学到的精湛的缝纫技术立足生存下来。1987年,他把结婚不久的丈夫也带到西藏,开起了“夫妻”服装店。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是温州人的创业理念,是温州人的致富秘籍。成千上万的温州人都是经历了艰苦奋斗的过程,才取得今天的辉煌,在温州有句谚语“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这是对温商创业艰辛的真正写照。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他们用自己的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简介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目录 > 睡得地板,当得老板,赚得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