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道理与推理小说传统看松本清张
什么是“清张革命”?他一个人一支笔,平均每天写九千字的稿子。一本又一本的小说反复质问他数量庞大的读者:如果有人为了这样的动机,犯了这样的罪,你如何看待、如何评断?
松本清张早期的作品,有一个强悍、执着的主题——处理日本人在美军占领期的过往行为。受到战败的震撼,又在极度屈辱与贫穷的情况下,很多日本人用各种不光荣的方式巴结、依赖美国人。这其中包括不少将身体卖给美国人的日本妇女,她们以如此不堪的方式活过了那些年,然后想尽办法回到正常的人生,或许是嫁了人生了孩子,或许是拥有一点田产或一点小生意。当她们好不容易有了安稳的日子,过去的记录却如同乌云罩顶般一步步靠拢过来。为了保有这难得的正常生活,她们决心将知道她们黑暗过去的人除掉,这几乎是她们卫护自己未来生活唯一的手段。
要如何看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如果是透过新闻或法律文件,理所当然要将她们视为罪犯,以杀人罪惩罚她们。可是在松本清张的小说里,读者看到的不只是她们的黑暗,还看到她们的痛苦和挣扎、她们在时代中浮沉的无奈,以及她们珍惜手上难得幸福的心情,这让读者不得不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思考。并且,这些读者都和小说中的角色一起经历过那样的时代,那样的黑暗与痛苦、挣扎与无奈,读着读着就再也不可能用那种无情冷漠的态度面对了。
在松本清张的小说里,犯罪的动机和犯罪的事实同等重要,甚至比犯罪的事实更重要。因而推理要推要查的,就不单是犯罪事件的经过:凶手是谁,用什么手法杀了被害者,又用什么方式逃避追查。更重要的是,要推论出凶手的动机。松本清张的小说基本上总要一路推到弄清楚了犯案动机才算结案,也因此在他手上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写法——后来社会推理小说全面继承的——那就是,破案的关键往往藏在凶手的动机里。小说的重大突破不是现实中出现了什么证物或证词,而是在心理层面上,侦探明白了凶手犯案的动机,所以才有了该到哪里去寻找证物或证词的头绪。
杀人行为和读者没有切身关系,毕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没有杀人的经验,也一辈子不会有杀了人再制造不在场证明脱罪的行为。但小说揭露的动机,却和当时的日本读者如此亲近。
那不只是凶手和被害人的事,那是我们共同活过、活着的时代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松本清张的小说让日本人无法转过头逃避,那真是“排山倒海”的力量。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松本清张出版了八百本书,加上受他影响而投入社会推理创作行列的其他作家——如森村诚一——的杰出作品,数量是很惊人的。更惊人的是,因为有推理的形式作为强烈诱因,日本人集体地逆转了原本的逃避心态,不得不在阅读与讨论中重整自己的正义观念、罪与罚的标准。
而且很快地,松本清张就不只是透过小说来影响日本社会了,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日本电视红极一时的“土曜剧场”,每个星期六固定上演一出推理剧,其中由松本清张作品改编的比例最高,就算不是改编自松本清张的作品,大部分也都充满了社会推理的精神。
“清张革命”的核心意义就在:松本清张改变了战后日本人原本错乱的价值意识,在一二十年间重建了一套新世代的正义观。正义重新回到日本人的社会视野里,成为他们日日夜夜翻开小说、打开电视就习惯接触、思考的一个主题。
社会推理的价值
社会推理小说在日本大行其道,相对就压挤了本格派推理的发展空间。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将推理小说从朝向益智游戏走去的倾向中拉回来,回归小说的本质,探讨、显现社会的异质性,解答藏在多元异质后面的各种问题。
从社会面看,松本清张的贡献在于引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