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时代规律:体制变革,引发意识的全面更新换代
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工体系,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死板,管理技术的落后,国防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使得国家的管理者体验到了商品经济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合适的管理技术被发明并进一步采用,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再者,以中国国土之庞大,在客观上也要求于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制。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需要对国家的全部资源了然于心,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与土地外,还需要调动适用的资源来支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包括了水利、矿山、工厂、高科技产业以及大量的公共设施,这些都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与技术可以承担的。
技术的进步首先需要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死板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来未能满足于这种需求。
城市的发展,国防的需求,大规模的国家管理及现代化建设,所有的这些强势力量都将将国家的经济体制导向更符合现代理念的模式,而这样的趋势,必然会对计划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当“致富”不再是可耻的行为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出离了旧体制的桎梏了。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告诉我们,想要和过去彻底说再见,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3.3:政商博弈的败局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我们从一间黑暗的屋子中走出,走到光明的地方时,眼睛一定会感到本能的不适应,甚至会习惯性地继续向暗处流连,以克服强光带给我们的刺激。
当我们都习惯于把眼睛紧紧地盯向政策,习惯了畸形的政策依赖时,往往就会忽视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关键,忽视掉市场规律。
与“黑屋”到“阳光”的转变不同,适应一个新经济体制需要更漫长的周期,加之我们原本的一无所知,因此,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对于市场的畏惧感和对市场规律认知的无力感也就越来越深刻。
当计划经济的列车,在固定轨道上隆隆驶过数十年的时候,想要在一瞬间将它推向另一条轨道,就自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甚至是碰撞。
在这个已经过半的大时代中,发生的任何一次碰撞与摩擦,在今天看起来都是那样的激烈,关于这些事件的讨论直到今天还在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具有相当鲜明和独特的中国式特征。
在2002年的1月份,给中国企业家们带来寒冷的不止是冬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昔日的饮料产业明星健力宝上。
在这一年里,健力宝不再是因为它骄人的销售业绩,也不是大手笔的广告造势而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此相反,全社会讨论的是它的产权归属。
在这场政商博弈之中,地方政府与健力宝之间发生了产权明晰化思路上的分歧,最终前者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抛弃后者,这样的破裂,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快速衰败。
政商破裂!
这种明显符合商业规律的现象,却是何等地不为我们的经济体制所允许。
但最终,我们却还是容忍了这样的事件,并眼睁睁地看着科隆电器、华晨汽车等名噪一时的优秀企业,一步步地踏进末路。
政商破裂只是新旧经济体制转型下,政商博弈的一个景象之一,由这种博弈所引发的失败与出局,只不过是大时代中体制转轨所碰撞、摩擦出来的几点火星而已。
而这种历史性的事件,恰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体制不但在变革,而且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变革。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发现了规律的运行方向。
3.4:资本的三方角力
说到规律的大方向,我们就必须要认清身处的环境,因为那是一个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