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图书馆里的贼》——这个世界不配拥有像你这么美丽的人
叠有冲突,但重叠处和冲突处都这么“自然”,并不因此令我们讶异,这说明了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早已习惯了重叠与冲突的存在,我们一直生活其中,往往如鱼之相忘于江湖。

    然而说真的,价格和价值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牵扯?它们各自是怎么被决定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很简单两句话搪塞完毕,也可以自寻烦恼一辈子想不完,而且一代传一代争辩下去。

    简单的方法是让上帝和凯撒分开,各管各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而价值是哲人思索的题目,它部分关乎实用性的目的(所谓的“使用价值”),但也不断渗入私密性的个人信仰和认定,最终它倾向于意义的找寻和标示,由此回归到我们永远撕扯不清的生命思维本身。

    以罗登巴尔为例,他相信价格由市场决定,由“销赃者(供给)/收藏家(需求)”所交锋决定,乖顺得很,甚至很愿意分一大笔钱给警察雷(纽约你能用钱买到最好的警察)以为规费;但论及价值,他意见就多了,他可以相信一段几个晚上的看电影时光外加一夜交颈的匆匆爱情,远比精美且售价百万的邮票更值得收藏,他也依循自己爱书人、二手书店老板的私密性理路判断,他要一本烂诗集,一幅气息比较相近的画,而不要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可能更爱不释手的棒球卡。

    这样的价格/价值分开处理方式,对很多人来说这就行了,从此可相安无事,但对少数一部分人来讲,却是辗转难眠的开始,这些烦恼的人或基于职业,或基于责任,或基于知识不知餍足的寻求,或基于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正义,清楚意识到这两者的复杂牵扯和相互渗透关系,更糟糕的是意识到两者的分离——前一种牵扯渗透关系的再思索,大体上还只是看到思维的某部分暂时悬空状态,看到认知路途上某个缺口,让人有冲动要把它弥缝起来,这可以是书斋里的、纯智性的有益活动;但后一种对于分离现象的意识,却多少是对现实公共领域某种危机的警觉,通常它可以像罗登巴尔一样,用个人鱼与熊掌的取舍来搞定,但它也可以是暴烈的断裂,是现实生活中得迫切处理否则不免酿成灾祸的不可侥幸问题。

    所谓价格和价值的分离,不是指我们上述那种半鸵鸟式的概念领域分割处理,而是指在现实社会之中两者的逐步脱钩到相当普遍程度的背反走向,这种在我们每天生活实况中所浮现“有价值的东西廉价乃至于没市场价格可言”、“没价值的东西高价且追逐不休”的俯拾可见现象,某种意义而言,是极为具体甚至可以讲是触目惊心的,敏感一点杞忧一点的人会闻到其间的毁灭性味道,这并非全然无稽。

    比方说,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在电视上公然喝一罐运动饮料,他所赚到的钱远比十个百个台北市清洁队员的一整年薪水加总还多,迈克尔·乔丹是谁?他是一个美国年轻黑人,他所会做的,而且从来没有人比他更会做的,就只是把个偌大皮球丢进一个漏底的篮子里,这真的比天未亮就起床,冒着被酒后驾车人撞死,认真辛苦为我们清理街道,让蚊蝇不生,让街道干净,让城市美好适合人居更有价值是吗?

    一开始他们相信

    当然现在的经济学者学聪明了,他们倾向于搁置烦人的价值问题,全力对付可计量可数字化的价格问题,但老实说,这是失败后的学习结果,最早先事情并不是这样子的。最早期天真、野心勃勃的经济学家最根柢处相信,价格就是价值的具体数字标示,是价值的计算以及因此而成为可能的交换方式,价格的高低,可清楚显示事物价值的多寡,这个古老的基本信仰,相当程度还存留至今,以至于对很多人来说,高价位的东西仍暗示着高价值,这正是价格之于价值的渗透和混淆。

    就像我们小时候,常误以为会念书的女生一定比较美一样(如此神话通常维持到长大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简介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目录 > 《图书馆里的贼》——这个世界不配拥有像你这么美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