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为什么没有抄底高盛,华尔街水太深,中投前车可鉴
2010年7月20日,高盛历史性地低下高昂的头,终于就抵押贷款误导消费者支付5.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与证监会SEC达成和解。华尔街松了一口气,新一波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熄火,股市期待水涨船高。然而,受花旗和美银盈利趋缓和消费信心低迷,今天道琼斯开低走低,大跌200点,下周全球股市势必跟进。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纪。
高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即使高盛处于因资不抵债而陷于破产倒闭的边缘,美国政府也不会弃而不顾,一定会出手救助。原因是,高盛代表着美国顶级人才资源。
投资界的抄盘精英以智慧和胆略搏击天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投资银行又是投资领域的王中之王,自然在外界看来相当神秘。投资银行既不像商业银行那样无人不知,也不像证券机构那样泛滥成灾。投资银行聚集着一批批出自于“常青藤”名校、常常西装革履的精英。他们从刚刚走出校门涉入华尔街开始便从来没有离开金钱的交易,他们对资本的理解直接而敏锐,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指令便换手成千上亿的金钱,一笔买卖就令一家500强公司随着股权的变化而遽然易主。
高盛人对华尔街着了迷,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华尔街鳞次栉比的大楼里,24小时灯光明亮,每一个人都在目不转睛地工作,每一个人都在为金钱和未来废寝忘食地拼搏。一瞥24小时的华尔街时段,分析师在睡梦中仍然酝酿着如何解析明天即将发布的产业季度预测,外汇交易员夜以继日地与全球金融机构连线把握货币上下浮动的走势,基金经理不停歇地敲打着键盘输出大宗交易的信息并发出买卖指令,世界各主要交易市场的首席经济学家和策略师马不停蹄地敲定腹案应对开盘前预先出笼的领先经济指标和最新失业数据。
凌晨,当人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里,高盛的产业分析师早已揣着记事本,一边喝着浓浓的热咖啡,一边参与或观摩一个接一个例行晨会和项目路演。
周末,当人们正与家人亲友团聚、派对或狩猎,高盛的投资银行家已经风尘仆仆地赶往纽约机场,搭乘下一班飞往上海的专机,几小时后便飞行在几万英尺的高空。旅途中,他们还没忘审核IPO和兼并项目的最后细节,准备下机后即与精明强干的客户和同行展开艰难的谈判。
高盛这家有着14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更因为是华尔街上历史最悠久、最后一个公开上市结束合伙人制度的投资银行,而倍添神秘。在高盛全球闻名的华尔街“85”号大楼总部外立面上,没有任何其他公司通常巨大醒目的LOGO或标志,然而却是投行精英们最孜孜以求工作的地方。
高盛对合伙人的惩罚和激励机制非常明确,高管人员普遍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了高盛特有的追求长期价值、雄心勃勃的文化;高盛成为有抱负的银行家首选银行,在这里工作就是身份的高贵象征。
上个世纪90年代,能够成为高盛合伙人就意味着成为华尔街万众瞩目的骄子,价值连城。直到今天,高盛雇员获得的年度奖金平均75万美元,中高层主管更在百万千万美元之上。怎不令人趋之若鹜?
作为全球最赚钱的投资银行,高盛又因成为首个参股筹办中国证券公司的外资银行而备受瞩目。从其在中国金融业尤其是证券业依然严格控制外资进入和参与的领域的合资方式与机遇选择上,高盛脱颖而出,可端倪高盛对资本运营之巧妙,与中国高层打交道之娴熟。
鲍尔森曾评论说:“随着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资公司成立,高盛将在中国掀开激动人心的新篇章。”作为跨国合资投资银行版本只是一个特例,高盛在中国的成功在业内几乎具有不可复制性。
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