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冼笃信:一个大佬的江湖往事
与王石、潘石屹、许家印这些如日中天的地产大佬相比,冼笃信要落寞得多。但如果我们把时针拨转回十多年前,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海南第一轮房地产热的时候,冼笃信的风头要超过现在的任何一位地产大佬。他与张宏伟(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并称为“南冼北张”。
1994年,《福布斯》首次公布中国内地富豪榜,前三名依次是刘永好兄弟、张宏伟、冼笃信,牟其中排第四,张果喜排第五,宗庆后排第十。2001年5月18日,极少动笔的冼笃信写了一份“自省书”:“1993年,我们三人同时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张宏伟的企业经改制重组上市,两家集团资本已扩张到几十个亿,而腾龙几年来的发展不尽人意。”
1、冼笃信的第一桶金
1961年,冼笃信出生在琼山县(现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少年时代,冼笃信就表现出经商的天分,倒卖过木材、沉香、手表、收录机、猴子、水牛,开过武馆,做过粉丝生意,承包过工程石料。
18岁的时候,冼笃信在一家企业当上了挂名的采购员,主要销售橡胶包装编织袋。1979年,冼笃信与某农场签订了一份4万个塑料编织袋的供货合同。当时,海南本地不生产塑料袋,冼笃信筹措货款,直奔汕头采购。到了汕头之后,冼笃信就傻眼了,这里遍地都是塑料厂。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突然萌发——回海南,建立自己的塑料厂。
冼笃信回到家乡,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再次前往汕头学习塑料生产技术。3个月后,冼笃信带着技术和生产设备回来了。但现在他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设备了,再没有资金购进生产原料了,眼看着私人借款马上要到期,技术员的工资发不出来,冼笃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左思右想,他决定找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一起办厂。为此,他联系到一家农场。在农场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对方看他一副稚嫩的模样,纳闷地问:“你们厂长呢?”“我就是。”“你多大年纪了?怎么不上学啊?这么小就干起这个了?”
冼笃信把自己去汕头到后来筹办塑料厂的经过讲述了一遍,恰好这位书记也是汕头人,当即决定到冼笃信的工厂去考察。1982年,一家国营塑料厂在这家农场里正式挂牌成立,冼笃信任副厂长,负责原料采购及产品销售。个体户摇身一变,成为了国营工厂的厂长,在当时无比风光。
但没过两年,一个更大的机会降临海南。1984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视察经济特区后提出,要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3个月后,国家开放大连、青岛、温州、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5月31日,全国人大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10月1日,海南行政区正式挂牌。
时任海南行政区公署主任的雷宇提出,“进口13000辆汽车转卖到内地,赚两个亿就够了”。 买卖免税进口汽车的热潮瞬间席卷海南。在商机面前从不迟疑的冼笃信加入了买卖汽车的大军当中。由于他朋友多,人脉广,能够顺利搞到批文和汽车,并筹措了上百万的资金,所以,在“汽车热”中冼笃信掘到了第一桶金。他经手买卖的汽车有100多辆,成为了当时凤毛麟角的百万富翁。
2、西河西路:冼笃信的发迹之地
1989年,靠倒卖汽车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冼笃信进军房地产业。他的腾龙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拿下了三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西河西路16.27公顷土地的基础建设,包括填海造地、修建公路、城市配套等。
但1989年是多事之秋,一场政治风波过后,紧接着是3次强台风袭击,整个海南岛一片狼藉。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