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怎样推动了经济增长
阅读提示:中国政府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首先是制度层面的,中国有一套很好的经济制度,这就是张五常先生提出的县域竞争的经济制度。其次是政府部门不经意间充当了印钱购物的实施者:公务员体系的数千万人的庞大的浪费型消费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增长,而这些消费的钱,很大程度上是印出来的,因为财政刺字最终是要靠印钱来抹去。
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是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是政府主导的,30年来招商引资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紧紧抓住的核心任务。
中国政府的功劳不仅在于引进了市场经济的制度,更在于它直接从事经济发展的工作。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认为,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的在于县域竞争的制度,我认为这很有道理。这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县政府其实是一个集团公司,不同的县之间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展开激烈竞争,正是这种竞争导致了全国经济的质和量的发展。
而我要说的是另外两点,这两点与县域竞争的经济制度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样重要。第一点就是中国政府历年来推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第二点是政府庞大的消费支出。对于前者各位都很熟悉,而后者则超乎各位的想象,因为下文我会把腐败问题纳入到分析中来。
先看第一点。各位都清楚,所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我们也知道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在正常年份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是最大的。而一旦出口遭遇困难的年份,政府就会出面进行经济干预,比如1997年前后中国政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中国出口萎缩而推出的大规模扩大内需的政策,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各地建了无数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又比如2008年前后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要把出口萎缩导致的经济增长的缺口补回去,一定要“保8”,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使得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暂时取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中国政府投资的规模取决于出口萎缩的规模,前者只会比后者大而不会小。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表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这个表统计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2007年)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给出了它们的贡献率,你会发现,无论什么年份政府投资与出口之间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要出口降了,政府就要行动。
<span class="center">三大需求(三驾马车)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tr></tr></tr></tr></tr>
先解释一下这表中相关数据的含义。这个表中统计的三驾马车分别对经济拉动的百分比加起来就是该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比如1978年消费拉动4.6%,投资拉动7.7%,净出口拉动-0.6%,那么197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是4.6%+7.7%-0.6%=11.7%。而三驾马车的贡献率就是指,在这11.7%中它们各自贡献了多大的力量,比如消费贡献的力量就是4.6%除以11.7%等于0.3931,所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是约为39.4%,这意思就是说,11.7%的经济增长消费贡献了39.4%。
我们再来看看投资与出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我取若干年份的数据画一个图出来,就一目了然。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投资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比。两条曲线中,实线表示的是投资,虚线是净出口。你可以发现,这两条曲线是相反的走势,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