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寻觅中的“麻衣相士”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熊晓鸽写了一系列关于美国电子产业的报道,这也让他对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电子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

    熊晓鸽还参与创办了一个名为《亚太商业》的栏目,在这个栏目里熊晓鸽专门负责介绍在硅谷创业的华人,探讨这些创业企业的管理话题,栏目内容从起初的2页增加到4页,后来增加到8页。这些文章在美国主流媒体中刊发,为宣传华人企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熊晓鸽也因此在1991年获得了美国华人协会颁发的“最佳新闻报道奖”。

    美国华人协会,是美国主流社团中最老牌的华人社团组织。他们每年都会针对新闻界在提升华人在美国地位方面的文章进行评奖,1991年,熊晓鸽因为报道了一系列华人创业的事迹,获得了一等奖,当时的奖金是750美元。

    也是在这段日子里,熊晓鸽接触了硅谷的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商。《电子导报》是一本管理类的杂志,主要针对的是电子行业以及It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熊晓鸽在采访企业家的过程中,为了把握行业的发展,也会经常采访一些VC。通过与这些投资者的接触,熊晓鸽开始认识到风险投资对硅谷建立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1年4月,卡纳斯在香港并购了一家杂志。在并购筹划阶段,熊晓鸽给公司提出了不少好意见,还经常给这家杂志写文章。于是,卡纳斯决定派熊晓鸽去香港分公司担任副总裁,负责开拓香港和台湾市场。

    熊晓鸽知道这个任命后,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更长远的打算。根据他的判断,电子及信息类的刊物即将在中国内地高速成长,现在正是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大好时机,他希望有机会重返中国内地市场。因此,临去香港前的一个月,熊晓鸽给公司总部写了一份报告,希望将他派驻到中国内地去,但这份报告并没有任何回音。

    与麦戈文的三次相会

    熊晓鸽的报告没有引起老板的重视,这让他有些郁闷,他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其实,在得知总部任命之前,熊晓鸽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卡纳斯公司的发展遭遇瓶颈了。

    熊晓鸽的苦恼需要有朋友来分担,于是他找到了好友周全。

    周全1990年博士毕业之后,在波士顿一家科研所工作,他的住所离熊晓鸽的办公地点很近。熊晓鸽那时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他不仅经常跑到周全家蹭吃蹭喝,还有周全家的钥匙。经常是周全的女儿放学回家,打开冰箱一看自己爱吃的东西没了,就会和妈妈抱怨:“一定又是熊晓鸽来过了。”

    1991年的一天,熊晓鸽在办公室里写稿子。写完之后,他看了一遍,觉得质量大不如前,但又说不出毛病在哪儿。郁闷之下,他给周全打了电话。周全很快就来到熊晓鸽的办公室,看完刚才的稿子后,周全实言相告:“毛病倒是没什么,只是和以前的比起来缺乏才气。看来你已经有些厌烦这份工作了。”

    熊晓鸽便将公司要派他去香港,而自己的提议又得不到赏识的事情跟周全说了一遍。周全很理解熊晓鸽的心情,他建议熊晓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周全也提到了一个人,他觉得熊晓鸽应该去找这个人。周全提到的这个人,就是IDG的董事长麦戈文。

    1964年,麦戈文以5000美元起家创办了IDG,主营媒体出版以及It信息服务。到2004年时,麦戈文的个人身价已经超过20亿美元。同时,麦戈文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从他来中国的次数就能够看出:到2004年底,麦戈文一共到过中国91次。

    麦戈文是最早了解并熟悉中国市场的美国商人之一,这也使得IDG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就看到中国市场潜在的商机。1980年,麦戈文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简介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目录 > 第三章 寻觅中的“麻衣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