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迷梦之巅
恍然中,20世纪90年代已然过去了;21世纪,这个给人感觉相当遥远的概念终于到来。
回顾前10年,收放之间,各种看似磅礴实则平淡无奇的情节中,这个国家完成了蜕变。一切都归功于稳定压倒一切的路线——党在平稳中用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关乎民生的商品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很多项目出现了私营企业的身影。
新生事物让人大开眼界,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奢侈品的涌现、草根阶层的恶搞、娱乐行业的红火、大学生的贬值、铁饭碗的重新升温、性观念的大胆突破……眼花缭乱的东西取代了过去100年的风云事件。这样的情节,恰迎合了《立春》那句开场白: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有春天的迹象,但风真的不一样了。好像一夜之间变得朦胧和沧桑起来。
中有句话:“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世景变迁,幅度之大。而就是这些轻飘飘的新事物,让中国脱下了苦难的负累,以更轻快、理性、阳光的脚步走向世界。更关键的是,改革把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转移到那些原本无权无势的人身上。由此,下层阶级的梦想尽管千头万绪,可结果整齐划一。
资本旋风
遥远的乌鲁木齐,一条爆炸性消息四处流传: 温州民企吞并三家新疆国有企业。
被兼并的三家企业都在当地名头响亮。消息的爆炸点在于,兼并者籍籍无名: 一家名叫德汇的民营企业;老板钱金耐,一名陌生的温州人。
钱金耐一夜成名代表着所有温州人此时此刻的梦想——国退民进拉开大幕,大批草根民营企业家雄心勃勃。他们的目标是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国有企业。一切,确实是个具有颠覆性的命题。
钱金耐本人履历平淡无奇。和众多那个年代浮出水面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一样,他出身贫寒,后考入温州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乐清一所中学任教。市场经济浪潮冲击温州大地,一大批教师下海经商,钱金耐成为其中一员。唯一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随众冲向深圳、广州,而选择经济欠发达的新疆。在这里,他的梦想一点不比沿海特区逊色,反而多年后开花结果,梦想成真。
1985年,带着仅有的300元路费,钱金耐孤身一人,踏上西行之路。
六天六夜颠簸,到达乌鲁木齐。走出火车站,他来到乌鲁木齐饭店,付8角钱,挤到许多人睡的大通铺上,和衣而睡。
几天考察,钱金耐发现商机: 乌鲁木齐采矿行业日渐火热,配套服务行业发展落后,特别是机器维修方面,常常缺少关键部件,一连停工数日。钱金耐以此作为事业突破口,在靠近石油基地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租到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店,经销机电产品。
浩瀚的塔里木盆地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掩埋了人性中一切欲望,却没能阻止钱金耐追寻梦想的计划。三年间,他走遍塔里木盆地每个石油工地争取订单。供销队伍逐渐壮大,钱金耐成为百万富翁。1990年,他创办新疆首家机电批发市场,从“行商”变为“坐贾”。
随着沿边开放政策出台,新疆对外贸然日渐频繁。钱金耐组建亿通集团,专门围绕中亚和俄罗斯开展贸易,为温州产品打开西方之门。而就在其春风得意之时,他投资建设的乌鲁木齐电缆厂被强行收购。一场突变令钱金耐不知所措。沉默许久之后,他走进中国人民大学课堂,攻读MBA。连续几年学习,让钱金耐有时间思考企业的未来和人生的出路。
2001年,钱金耐正式复出。复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和德力西集团联合,共同组建新疆德汇置业有限公司。
当时,新疆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整个自治区85%的国有企业连年亏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