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岁月无声
一个叫樊志军的年轻人来到温州。
踏上柳市的土地,年轻人豁然开朗,“觉得停薪留职是个错误的选择”。他眼中的柳市,充斥着昂扬的创业氛围,街头车水马龙呈现特有的繁华。相比之下,老家衢州显得“萧条”。
几天前,樊志军还在衢州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日复一日地重复让他找不到人生方向,反而意志消沉。经不住温州同学劝说,“过来看看”。但他为自己留下退路: 办停薪留职手续,心想“万一不行可以继续回去上班”。
柳市的情境让他彻底推翻了念头。他想“我不可能再回去了”。岁月依旧无声,只是时代激昂豪壮。万马奔腾,激情四射。不甘平庸者如樊志军,倾听内心召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条路曾晦明不定,许多人上下求索,亦步亦趋。而今,迷雾消散,曙光乍现,无数人得以脱身于枷锁,握住命运的喉咙。
生命轨迹由此改写。这注定将是滚滚长河中的非凡年代。
大事件
春节期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照例四处视察,以示亲民。
普通的人们因此觉得国家并无新事,天下太平。这是中国的老百姓观察国家高层的一种智慧——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否出现在公开场合,以此判断国家动态。但这次人们忽视了一点,最重要的领导人江泽民一直没有出现在电视里。而身处各地的领导们也没法像近几年来电视直播的那样在老百姓家里过年。他们得到了邓小平病危的消息。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猝然与世长辞,终止了充满劳累和战斗的一生。据说,当天晚上,天气很好,星星月亮当空闪烁。国人相对平静地接受了他的离去,虽然遗憾他没能等到香港回归,而那将在五个月后。遵照邓的遗嘱,骨灰撒向大海。这个充满浪漫情怀的葬礼,令人泪流。新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他最好的战友周恩来,同在那片海洋。
邓的去世和香港的回归,被视为一个时代的开始。中国从改革开放的大幕中走来,进入更加快速的上升通道。
回归当天,香港下雨,且雨势不小。中国记者和外国记者默契地借助这场雨表达心境,英国记者说:“上苍哭泣。”中国记者则说:“闻报香江归故主,喜泪长流。”
岁月沉淀。
英国,这个老牌的世界强国已经跟不上中国的步伐。然而,其底蕴依然强劲。《自然》杂志报道:“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母羊‘多莉’。一个科幻片中的情节变成现实,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可能。科技在发展,人类则显得有点踉跄。”
国内,伟人离去没有引发大的变故。1997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毕业典礼上,江泽民发表讲话。官方和民间称为“五二九”讲话。
公开发表的部分态度平和,对于新一轮意识形态的论争未予置评。可是,现场直接聆听讲话的人,都发现江泽民心有所指。此后几个月,官方媒体号召全国学习讲话,统一思想。等到秋天,中国私营企业主终于从1990年的惊慌中摆脱出来。时政作家凌志军在《变化》一书中这样写道:“公开的舆论,包括北京的理论界、新闻界、出版界,还有北京之外的省市区,大家的倾向都是明显的,全都摆出更高昂、更开放的改革姿态。”
中国再次统一了思想,可世界又乱了。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第二天,亚洲金融风暴在泰国爆发。两者之间并无关系,但在时间上而言,让人浮想联翩。
泰铢大幅贬值,股市一落千丈。外媒称金融风暴,不仅会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而且到处游走,到了哪里,那里就要完蛋。
幸运的是,“风暴”在中国内地的海岸线徘徊几许,终究没有登陆。由于采取保守的金融政策,金融危机并未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