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
冰之旅,从单纯而虚妄的理想主义到复杂而务实的现实主义……

    一个爆发经济革命的时代,必然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最美好的和最丑陋的,最善良的和最卑鄙的,最伟大的和最平凡的,最富有生机的和最没有生命力的,最具价值的和最悖论的……以及介入是与非、左与右两极间的中间状态,都在沸腾的温州尽览无遗。历史在剑走偏锋的道标前徘徊。在苦难的磨砺与生存的压力下,人的爆发力总是相当惊人。短短30年,温州以独辟蹊径的行走模式凸显中国经济的创造性与原创性。

    <er h3">三

    经济学家是这样诠释宏观环境的:“宏观就是这样,永远有人在悲观时更悲观,有人在狂热时更狂热,也有人冷眼看世界,更多人是墙头草——两边倒。”

    这就是宏观的不可抗拒,任何波浪壮阔的序曲,都离不开大开大阖的时代撞击。温州经济的风生水起,只是滚滚中国经济洪流中的一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宏观背景,任何以区域起誓的经济理想只能胎死腹中。

    <er h3">四

    市场大闸被小心翼翼地打开,自由的水流渗透了进来,一切变得不可逆转: 计划经济的裂缝萌生了温州私营经济最原始的市场主体——他们在时代的感召下,以懵懂的姿态,茫然或有意识地走上个体工商户的道路,积攒原始资本,为今后的从商之路埋下伏笔。一批别无所有的温州人南存辉、王振滔、尤小平、邱光和、周成建、叶文贵、钱金波……因为无意间抓住了计划经济的软肋,随后快马扬鞭,一路奔跑。

    1978年前的若干年或者数十年的厚积薄发,给了历史新的命题。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不再悬挂于计划体制,壅塞在意识形态里的水泥开始破裂,朝向世界的窗口徐徐打开。中国,开始向世界主流的轨道靠拢,直至今天以大国的身份崛起。个人权利得到自由的伸张,市场化让平凡人有了比以往空前的影响力。

    幸而个人权利与自由的伸张,细化到温州是平等而融洽的从商环境的培育,这很大部分得益于温州官方的“异端”。袁烈芳、董朝才与刘锡荣等人的魄力在于敢于同温州的小商小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接受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屡屡拷问。即便如此,曾在1989年后跌入谷底的民营经济,在全面复苏之中,却碰上了柳市这样一个例外——温州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对假冒伪劣的围剿让柳市经历了一场切肤之痛。处于低潮期的柳市如何完成经济复兴的历史使命,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故事……

    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温州发展的跌宕起伏,戏剧性地展现或者扩大了国家政策在历史的反复中对私营经济的鼓励与打压。尽管经历了“八大王事件”和“抬会风波”,温州的个体户和金融改革也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但也无法扭转调查组三下温州,对其私营经济的争议与存疑进行研究论证。

    后现代思想大师德里达说:“没有事件就没有历史和未来。”历史意味着什么?历史总是事件的历史,事件构成历史的本身。财富的迅速积累,让在角落里独自发力的温州人无端地卷入一场致命的风波。改革开放第四年的1982年,乍暖还寒。国务院两次发文:“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不管是什么人,都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允许有丝毫例外,更不允许任何人袒护、说情、包庇。如有违反,一律要追究责任。”处于风尖浪口的温州个体户,逃的逃,被捕的被捕,一片七零八落。温州从此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谷。

    当从荒漠状态中惊醒过来的人们意气风发,勾勒气势磅礴的未来而陷入无言的兴奋之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忽略过往的阵痛。逝去的岁月顽强却脆弱,在微风中,传来它们时断时续的声音。历史的记忆,我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简介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目录 > 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