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月二十五日,由英俊馆正式出版上市。
一直以来,耕平都有个习惯,自己的书在各大书店开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绝不去书店溜达。虽然他很确定自己的新作绝不会是寒碜的平装,但只要一想到它和其他书一起密密麻麻地挤在书架上,他就不由得寒毛直竖。
一本书,只要往书店的书架上一摆,不论作者是大文豪还是无聊文人,除了在书架上占据的空间不同,别的再无区别。想到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耕平的心脏便一阵阵紧缩。日本每年约有八万本新书问世,自己的那一两本小说,就如沙漠中的沙粒一般微不足道。这样一想,他又不能不更觉凄凉。
拆开英俊馆寄来的快递,里面是出版社送给新书作者的十本赠书。他抽出两本,放进书架上专门用来摆放自己作品的那一格。至此,新书的面世仪式便圆满完成。对于自己已成书的作品,耕平几乎从不花时间再次阅读。在他看来,修改时已经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与其浪费时间面对一部无法修改的成书,还不如把时间用来构思下一本新书。
的封面上,画着一把倚窗的白色椅子,午后的阳光透过蕾丝窗帘照在椅子上。椅子上没有坐人,却隐约有种被人坐过的感觉。冈本不愧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江湖,眼光确实独到。
出版后第二个月末,耕平期盼已久的版税终于汇到了户头。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单行本的版税就像他一年两度的奖金,虽说金额与同龄的公司职员相差无几,但除去房贷和小驰的教育费用,两父子节衣缩食还是能过活。
耕平的新作在各大书店上架后,相关书评也陆续发表出来。原来,冈本在出版前就把校稿拿给了几个较为权威的书评家。当然这些书评家多是通俗类的。
纯文学书评家与通俗类书评家的书评方式有本质不同。前者多数是以大学教师等其他工作为副业,以作品的艺术性为主要评判标准;后者则与耕平一样同为作家,以溢美之词为作家的销量和名气推波助澜,且相互之间以挖掘新派为争妍斗艳的手段,因此无名作家常借此宣传。
耕平新书的书评,在书评专刊、女性周刊以及英俊馆出版发行的男性月刊上都有刊载。评书的都是耕平熟识的书评家,其中当然不乏溢美之词,盛赞这是他的又一重大突破。只是耕平已记不清,这是他们多少次写同样的书评了。
通常有两类作家常在书评中被评及,一类是前途未卜的新手作家,另一类则是出道已久却默默无闻的实力派作家。无需说,耕平当属后者。其实,他何尝不想抛开书评,以一己之力撑起一片蓝天!虽然他对书评家朋友们的鼎力相助心怀感激,但他何尝不想有一天让他们猛然发现,自己再也无需扶持!他读着自己的书评,一股莫名的哀伤涌上心头。
上架的第一个月,没什么令耕平欣喜的事情发生。虽说青友会的朋友们、责编以及众多书评家都盛赞这是突破之作,但英俊馆至今还未联系加印事宜。如果老读者仍有以前那么多,现在初版削减了一千本,说不定就要加印一千本吧。耕平的心灵深处,一直埋藏着这个近乎徒然的期盼。虽心境寂寥如秋,但他不得不选择平淡如水地接受,未有潮生,亦无潮落。或许处女作小有轰动只是歪打正着,其他作品已注定加印无望。耕平苦笑一声,开始构思下一个短篇。
每年将近入梅时节,东京总是酷热难当,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连日不断,耕平把书房的冷气开到最大,还只能穿一件旧t恤和一条百慕大短裤。不等到傍晚暑气稍稍散去,他绝不愿去神乐坂的超市买菜。这时,他正把两脚搁在书桌上,思忖着晚餐做点什么。要不就做个中式冷面吧,棒棒鸡拌青瓜当小菜……正想着,电话响了。
“你好,我是青田。”
青田,是耕平的真姓。这种时候,自报青田极为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