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说话的心理准备
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相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重视说话时的心理调节
说话水平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心理素质高的人一般当众说话水平也高于常人,但通常情况,心理素质并非处于常态,大多是可以调节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当众说话的高低与其个人主观愿望与要求密切相关。一般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心理调节基础:
主动性是指在当众讲话活动中具有明确的言辞发送目的,并充分认识交谈的意义,使自己的表达行为服从于讲话目的的心理。
这种心理是讲话者思想的反映,并应贯穿当众讲话的始终,产生讲话的欲望甚至指导人的行为。比如你是一名军人、一位领导、一个党员或有良知的公民,当有严重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言行突然在你身边发生,你会被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站出来遏止,即使它可能产生恶果。像在长途汽车上勇敢站出来制止歹徒施暴的解放军战士徐洪刚,就是这样。
1976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突然发难,要毛远新参与毛泽东文稿的整理,她故作深沉地说:“远新同志给主席当了一年多的联络员,对主席的思想和指示理解得最深。可是竟有人反对!还说了许许多多不该说的话!”王洪文随即别有用心地挑拨道:“你们知道是谁了吗?”叶剑英啪地一拍胸脯,大声说:“是我!是我叶剑英!”他狠狠地瞪了江、王等人一眼:“我跟着毛主席快50年了,中央还有比我资格更老的同志,他们都对毛主席忠心耿耿,理解毛泽东思想也同样很深很广。难道他们整理毛主席的文稿和档案材料就不适合?”本来叶剑英并不想讲话。不想江青、王洪文竟如此猖狂,咄咄逼人,一种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使他主动出击,揭露“四人帮”的丑恶嘴脸。
坚毅性是指发言者在当众讲话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无论如何都不被外力的影响左右,坚毅顽强,勇往直前。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要全力维护自己所表达的立场,就需要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任你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不改初衷,善始必能善终。
坚毅不是顽固。顽固是明知自己所言站不住脚却偏要坚持,对不同的意见,不管是否有理,一概排斥。而坚毅则是深信自己所言是正确的,别人只是一时无法接受、认同。自己可能也无法一时加以充分证实,但以后的实践必将会证明自己的正确。
在上例中,叶剑英不同意毛远新留在中央工作,张春桥竟威胁说:“有些同志忘记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了啊!现在各部门都有叶剑英同志的不少说法,我劝你们需要注意了呢!”谁知叶剑英不为所动,呼地站起:“笑话!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毛远新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硬要留在中央机关,还要列席政治局常委会,难道我们中央再没人了吗?我劝你们这些想办好事的同志,不要着急好不好?等我们这些老家伙不行了,你们再上,我们还没有死完嘛!”张春桥企图转移视线、扭转方向,但叶剑英心里明镜似的,始终不松口。最后,毛远新还是灰溜溜地回到辽宁了。
果敢性是指讲话交流过程,遇有需当机立断作出决定、明辨是非的问题,需毫无怠慢地以恰当言辞勇敢地予以宣布。
这种心理必须果断、坚决,也不可能允许说话人作全面、反复、认真的思虑。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当断不断,必为所乱。即使有很大危险,也在所不惜,不给对手留下申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