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方要亮,西方也要亮
示反对。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这种做法更容易落人口实。但华为的想法更简单,希望通过这种退让得到对方的谅解,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华为在美国的利益。
在和思科这样的对手进行有节制的竞争的同时,华为并没有放弃寻求更多出路。侵权案尚未终止,华为就和思科的美国同行3Com公司结成了联盟,成立了合资公司。
作为国际市场的新进入者,华为既设法避免和思科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正面对抗,又尽可能地寻找合作力量,通过结盟提升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此后,华为先后与西门子、沃达丰、马可尼等结成了各式各样的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随着国际地位和实力的提升,华为开始逐步摆脱蛰伏状态,向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发起反击。如今,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的华为,虽然在美国市场由于政府的干预,只能选择继续蛰伏,但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围剿竞争对手的实力。
从蛰伏到围剿,从农村到城市,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将中国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低作堰”,本是李冰父子的治水良方,被任正非灵活地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其实,华为早期在不经意间已经实践了“深淘滩,低作堰”的经营理念,只是现在被任正非总结、提炼出来,并进行了有意识的推广。在华为国际化过程中,这种理念同样得到了体现。
“深淘滩”属于准备工作,只有淘到足够的深度,才能储蓄足够的水,当旱季来临时,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水用于灌溉。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因为现在还不需要就偷懒。对企业来说,就是要以服务客户为宗旨,做好企业运营。
任正非认为,“深淘滩”就是要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不会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企业的任何期望,除了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他强调,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
高科技企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征,企业要想获得高额的回报,就必须“深淘滩”。在这里,所谓“深淘滩”就是指要高投入,即大量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企业羡慕华为的巨额回报,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总裁,看到华为科研人员人均1600万元的产值,而自己公司的科研人员人均产值才100万元,不由得大为感叹。
但是,这位总裁没有意识到,华为在获得这样的回报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21世纪初的It危机中,绝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收缩战略,华为却在危机来临前一次性招聘了5000名员工。当北京研究所没有任何课题可做,人员大量闲置的时候,任正非依然坚持让刘平招揽人才。用任正非的话说,“没事做可以洗沙子嘛”!
华为因为有了前期巨大的投入,在人力、技术、研发和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当收获季节到来的时候,当然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回报。
在国际化市场上,华为更是将“深淘滩”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俄罗斯蛰伏4年,才获得了第一笔业务,且金额只有38美元。但华为并未因此减少投入,驻俄罗斯工作人员也没有停下脚步。负责莫斯科市场的李杰说:“刚到莫斯科的时候,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把俄罗斯的每一个地区都跑了一遍,当竞争对手在滑雪、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我们却在做客户关系。”
经过不间断的“深淘”,2001年华为终于迎来了收获。这一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第二年,华为又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揽入怀中。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市场的销售额超过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