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本年大势
    进入1945年的中国,大后方还没有从日军“一号作战”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完全恢复过来。1944年9月,毛泽东就延安与重庆间的实力对比做出了一个判断,他认为国共力量的对比已经是势均力敌,考虑到日军在“一号作战”中的进展顺利,也不排除共产党的力量超越国民党的可能。这个判断促使中共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但这个建议被已处在困境中的蒋介石断然拒绝。他认为召开党派会议等于分赃会议,组织联合政府,无异于推翻政府。

    这一年的1月28日上午,卫立煌的滇西远征军与孙立人的驻印军新一军在芒友附近的山坡上举行了会师典礼。这两支与日军恶战取胜的军队给蒋介石带来了自信与底气。更重要的是,随着滇西缅北反攻的成功,中国、印度间的交通完全恢复,这条从莽莽林海中开辟的道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和这条公路同时进行的是中印输油管道的铺设,这条185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长的管道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美国生产的大量援华物资从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运到国内,30多个师被迅速用美国军械武装起来,而更多的美国援助物资还源源不断地到来。这些物资都武装了重庆辖下的军队,而共产党的军队得不到丝毫的补充。国、共两党的军力对比在数月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国民党依旧占了上风。

    一二月间,赫尔利及魏德迈分别在大使馆和美军司令部训话,表示美国只承认国民政府,并让属下所有工作人员签字保证,未经蒋介石同意不得与任何党派或组织商谈军援和经援问题。对违反这一规定的官员则施加压力,直至调离中国。这一规定致使了解中国政治,对共产党比较同情的驻华人员包瑞德、戴维思、谢维思等相继离职。魏德迈决定,任何武器装备不管任何用途,未经蒋介石同意不得分发,坚决反对将美国物资供给共产党或其他集团。4月2日,他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美国只同蒋介石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这年3月,日军发动了湘西之战,目的是摧毁芷江机场。这次战役,是在华日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攻击作战,进攻的日军第二十军遇到的对手已经是以美式装备为主的中国军队了。战事持续到6月,日军在雪峰山被包围,死伤近3万人。经此一战,日军在中国战线改为全面的收缩防守,而中国军队开始转入反攻。反攻的区域是从广西发起,重新收复了柳州、桂林。收复桂林已经是7月28日,离日军投降之期已非常近了。

    尽管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分别开始了反攻,但考虑到日军在中国大陆的军力,国、共双方领袖都估计到中日战争会在1946年左右结束,美国方面在年初的判断也大致相仿。但随着美国原子弹的投放和苏联出兵东北,胜利迅速来临了。可叹的是当时的中国因为工业化的薄弱,只是有大国之名,并无大国之实,虽然顽强地坚持到了最后,但真正的胜负却不是在中、日军队之间决定的。

    中国当时号称四大国之一,与英国、美国、苏联并列,但国际间最后还是凭实力讲话。西方的政治家和政治原则在传统上就是尊重实力,根据实力来分享权力。落后不仅挨打,就是成了胜利者还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已经有此教训,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更是明显的例证。

    1945年初,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在黑海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会议,罗斯福总统最关心的是对日战争,他估计如果没有苏联参战,美国将要付出100万人以上的死伤代价和以更长的时间击败日本。斯大林表示可以参加对日作战,但同时提出了参战的条件。

    2月11日,英国、美国、苏联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签订了《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是,德国投降后一两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目录 > 本年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