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鼓乐队、小号队、健美辅导队和小型歌舞团等,在农闲时节,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白天这里宽敞明亮、整洁有序,夜晚这里灯火辉煌、鼓乐齐鸣,百顺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激发了年轻人的学习兴趣,他们分别选择自己适合的项目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精神需求和品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大百顺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村里农房砖瓦化率达到了100%,砖围墙、铁大门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生巩固率100%,计划生育率100%,安全饮用水100%,有线电视人户率100%,电话安装率100%。环境的改变、积极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这就是大百顺村最根本的变化。它使百顺人越来越有信心,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大百顺村驱车沿着乌斯浑河向西,在河的上游20多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八女投江的地方。在采访大百顺村之前,笔者特意驱车到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4公里处的乌斯浑河口东岸小关门嘴子山西坡上,在这里参观了八女投江纪念馆。高高的纪念碑上,写有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个大字,碑的背面铭文写道: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指导员冷云同志率领下有杨贵珍安顺福胡桂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八位女战士于一九三八年十月在此地与日寇英勇作战投江殉国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特立此碑以志纪念。在碑的左侧矗立着极朴素的八女投江纪念馆。馆内陈设简单,仅有10多幅照片和不多的文字,还有八位烈士的肖像画。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见急速流淌的乌斯浑河。当年,烈女们就是从南边的大山里走下来,膛过湍急的河水,想西去密林寻找抗联主力,不想在这里宿营时被告发,与刁翎镇赶来的日军激战多时后投江而死……乌斯浑河从此成为寄托民族英魂的地方,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八女投江在当地有多种版本,每一种版本都令人感动。发生在62年前的那个血色清晨将会永远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离别大百顺村,我的眼前一直晃动着百顺儿女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不知为何,他们总是和当年的八女投江的画面重叠在一起,虽然年代久远,但在精神层却有某种奇特的联系和暗合。这就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英雄气节和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这是白山黑水儿女特有的民族品性。正是这伟大的民族性格,才使他们后来居上,在负重中奋勇前行。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不管是渤海文化还是金源文化抑或是建州女真文化,都有一个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失败走向胜利的故事。

    当下,当祖国南方春潮涌动的时候,由于季节的关系,这片土地的春天又一次来迟了,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收获。它常常是后发制人的,因为它有着绵长而持久的耐力,有着常人不及的爆发力。

    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第四次巨响精神文明的巨响。这就是冻土地文化更加激动人心的不同凡响之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