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就会因有这样的带头人而集体陷落,这比贫穷更悲惨。

    提起贫穷,张伟基想起了南岭村的苦难1日事。那是他一生最为沉重而尴尬的时刻,村上几十口人一下子不见了,回到家里,连自己的妻子也不见踪影。身为村副书记的他遭受双重打击。他亲自开着拖拉机追到深圳河边,苦苦恳求大家留下来,这里边也包括自己的妻子林玉娣。他以丈夫的名义发誓,追回了自己的爱人,以一个党支部书记的名义发誓,追回了大家。当50多个南岭人跟在他身后回到村子时,张伟基的泪水洒湿了前胸。从那一刻起心里就有了一个永远的承诺,他要对得起身后的妻子,对得起这留下的50多个人,对得起南岭村几百口人!

    他没有辜负南岭人的信任。

    南岭村成了富甲一方的粤东名村。

    也许有太多的切肤之痛,张伟基对南岭如何保持久远的幸福思考得比别人都多。

    经过深思熟虑,张伟基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经过日后的证明成为南岭人的美谈。

    第一件事,成立了铺路队、林果队和清洁队。第二件事,办了一个展览馆。

    铺路队大约有40人的编制,这在不到1000人的南岭村是个很不小的数目。铺路队的成员是流动的,不确定的,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一点很像部队的教导队或训练大队。铺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修路,将原来连接外界的路径不管大路小路全部硬化,并且修成具有现代化美感颇有南岭风格的马路,这是个既劳心智又苦体肤的差事,也是外人看来最卑微最低下的活儿,在深圳抑或周边发达地区的农民,通常这样的活儿都是由外地打工仔和打工妹干的,当地人绝不染指这种活计。然而,在张伟基设计的新灵魂工程中,这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臭苦力却成了一种新的精神训练的元素,并且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在铺路队干活儿犹如进修,不是南岭人就没有资格入门,这是一个待遇,也是一种皈依。劳动对于农民来说就像宗教,一个庄稼汉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生中得有多少万次叩问和礼拜,才能实现富足的理想。农民不仅从劳作中获取谷物和丰饶,其实也获取精神过程的愉快和满足。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在一个哲人的心目中,一个成功的皇帝和一个成功的农民在精神层面的愉快过程是同样的,在质量上也几无差别。因此,张伟基认为,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永不忘本,永远保持对劳动的热情和亲密感情是防止农民丧志堕落的良方。

    就这样,南岭村的铺路队是承载着防腐拒变的重任,训练着一期期的南岭人。炎炎夏日,他们顶烈日战蚊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数九寒天,他们冒着霜剑风刀,劈山斩崖修路造桥,硬是修起了50多万平方米的求水山公园,30多公里的环山水泥公路。在此期间,南岭人没有一次打退堂鼓的。

    陈兰香也没有退缩。当她明了个中深义之后,作为南岭人的光荣和使命感很快开发出来,继而转化为持久的能量充塞在她的铺路过程中,最后,光荣毕业,像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汇人南岭浩淼无际的洪流中……

    采访中,铺路队长张仕传说:我今年60多岁了,周围村子像我这样大岁数的人正是享清福的时候,要不就到企业里管管人,工资也不少挣,可是,作为一个老村民,我们有责任对年轻的后生进行传帮带。我这里把他们往好的方向引,我觉得这意义很大。党支部要求南岭人穷时有志气,富时没富毛病,我这个铺路队就是专挑毛病的队,我的责任就是把娇骄二字、懒惰、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等等毛病都挑出来,当垃圾轧到路基里去……

    林玉娣是清洁队队长。委以她重任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丈夫张伟基。说清洁队是书面语,是官称。要是按老百姓的话就是扫大街的,或者是扫垃圾的。就是这个谁都不干的活儿,在张伟基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二十九章